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師徐家慶
2021/1/21 16:02:38
徐家慶,1963年生,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師,國家一級技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人社廳評定“江西省徐家慶青花技能大師工作室”,88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本科學歷。景德鎮市高技能陶瓷協會副秘書長,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自幼愛好繪畫,并接受過正規的專業學習,有扎實的繪畫、造型功底以及豐富的陶瓷技藝實踐。其作品形式異彩紛呈,有高溫色釉、綜合裝飾和青花潑墨分水。擅長人物,筆下的老者慈祥智慧,仕女典雅雍容。作品意境深遠,尤其是青花人物、民國仕女圖系列,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深受專家和收藏家的贊賞與喜愛。
宋代李淑《邯鄲書目》中有云:“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而靜觀徐家慶的陶瓷藝術作品,卻也能品出瓷中三味,久品彌香,余味無窮,個中蘊涵人間情味、火土瓷味和形神畫味,三味一體,濃郁而醇厚。
人間情味
惲南田曾言:“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雖說的是古代先賢創作文人畫的感受,然而陶瓷藝術創作又何嘗不是如此?但是,在當代一片媚俗的陶瓷藝術市場化大潮中,真情實感卻在不斷消逝中。
不過,四年前重返景德鎮創業的徐家慶并未隨波逐流,淡泊名利的他,從未將陶瓷藝術視作商品化的產物,而是效仿先賢,將陶瓷藝術創作視為與繪畫一樣的情感活動,自始至終保持一種活躍的情感,并將這情感熔鑄于大千世界和社會生活,再通過富有表現力的釉彩體現出來,依舊保持著20多年前初出大學校門時的滿腔熱情與創作活力。鄭板橋有詩云:“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如果藝術家只注重陶冶自身,將創作視為自娛,則其作品仍舊無法引起共鳴。觀徐家慶的作品,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其對人世間萬物的關愛之情,充滿著人間情味。在他的筆下,無論是古稀高士、窈窕仕女,還是壯美山河,無不飽含著貼近自然、貼近生活的精神意趣。如其人物瓷板畫作品《樂在棋中》,雖表現的是五位古代隱士高人在紋枰論道,卻并未脫離人間煙火,老人們神情怡然,其樂融融之景,亦無異于現代小區生活,充滿生活情趣。再如其山水瓷板畫作品《江畔漁家》,其筆下的山水完全不同于不食煙火的士人畫作,村居、漁舟掩映在怪石亂樹之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徐家慶的作品雖貼近大眾,但卻毫無趨俗之感,在工細瑰麗間反倒有種大雅之境。沈宗騫曾在《芥舟學畫編》中說:“筆墨本是寫人之胸襟,胸襟既開闊,則立意自無凡近。”徐家慶曾在上海、深圳等地游歷闖蕩,廣泛涉獵藝術,對藝術與人生都有較常人更多的感悟,而作品的雅境或許正是來自于其廣闊的胸襟和視野。
火土瓷味
林風眠曾說:“繪畫的本質就是繪畫。”以此來強調繪畫本體語言的重要性,借用到陶瓷藝術中來同樣是成立的,即“陶瓷藝術的本質就是陶瓷藝術”。徐家慶認為,陶瓷藝術家特別是陶瓷畫家應當重視對瓷的本體語言的重視,在創作之前首先應當是研究陶瓷的本性,而不是簡單地將繪畫形式照搬上瓷上就了事,而應該是使作品一望便是經過了火與土洗禮的瓷的藝術,簡單說就是要使作品具有“瓷味”。
敢于強調瓷的本體韻味的徐家慶,熟諳各種陶瓷裝飾形式:釉上彩、青花、斗彩、高溫顏色釉、半刀泥刻劃等無不精擅,堪稱全能型陶瓷藝術家,對泥與火的理解已非常透徹。
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徐家慶在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系四年的本科學習生涯中,李菊生、鐘蓮生、何炳欽等名師悉心教授的素描、水粉、陶瓷彩繪、陶瓷造型等課程,為其打下了非常扎實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