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傳世書法作品《上陽臺帖》
2015/6/6 10:44:54
李白善寫詩,“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享有“詩仙”之美譽。
李白好飲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屬當時有名的“飲中八仙”之一。
李白也擅長書法,只因他的詩名太大,掩蓋了他的書法,其實他在書法方面也很有成就。
孟綮《本事詩》記載:“玄宗命白為宮中行樂詩,二人張朱絲闌于前,白取筆抒思,十篇立就。筆跡遒利,鳳峙龍拿。”
李白《上陽臺帖》紙本草書 28.5×38.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此帖曾入宣和內府,后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被收藏家張伯駒收藏,建國后張伯駒交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轉呈毛澤東的信中,特別寫明其中李白《上陽臺帖》是贈送給毛澤東個人的。因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所收禮品一律繳公,所以毛澤東在1958年將《上陽臺》交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李白草書師張旭,然書名為詩名所掩。據宋《宣和書譜》記載,宋廷內府收藏的李白書作計有行書《太華峰》、《乘興帖》兩種,草書《歲時文》、《詠酒詩》、《醉中帖》三種。當然,還有在民間流傳的,“貴為篋笥之珍”而藏在箱底的,因為李白的許多詩作,本來就是寫給普通百姓的,那是他為他們熱情款待他的盛意的一種酬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白的詩作的口頭傳播與刊行,代代相傳,一直流傳下來了,而它的墨跡,卻不斷地散失、消亡。歷代書史專著里也有記述。
《李白墓碑》云:“翰林字思高筆逸。”
又《宣和書譜》載:“白嘗作行書,字畫尤飄逸。”
宋 黃山谷曾經評說:“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內集》卷二十六《題李白詩草后》)。
清人周星蓮《臨池管見》也說太白書“新鮮秀活,呼吸清淑,擺脫塵凡,飄飄乎有仙氣。”
可見,作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充滿著浪漫主義的寫意情調。
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惟一的一件傳為李白的墨跡,即是《上陽臺帖》。 觀此帖面目,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詩風,與古人評論相一致,詩如其人,書亦如其人也。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