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國大師重現鶴壁窯陶瓷風采
2014/4/9 16:50:38
鶴壁窯,亦稱鶴壁集窯,始燒于唐代,歷經宋、金,終于元代,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民窯之一。新中國成立后,鶴壁窯的重要性引起眾多專家的注意,繼而聲名鵲起。1963年6月,鶴壁古瓷窯遺址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時光飛逝,曾經有過數百年輝煌史的鶴壁窯,在斷燒近千年后,如今又重煥光彩,并散發出青春的活力!
中國瓷網總經理朱東明先生與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鶴壁窯燒制技藝)傳承人張衛國先生合影。
非物質文化遺產(鶴壁窯燒制技藝)傳承人張衛國先生,是目前鶴壁市唯一采用鶴壁窯傳統工藝燒制黑釉瓷器的人。
張衛國從小就對陶瓷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時他選擇了美術設計專業,又在景德鎮、北京等地學做陶瓷。后來,張衛國開始專心研究鶴壁窯制瓷技藝。為掌握傳統的鶴壁窯制瓷工藝,張衛國先是跑到附近的幾個生產日用粗瓷的廠子觀摩學習,又對鶴壁窯出土的舊瓷片進行反復研究,然后結合自己在景德鎮學習的技藝,開始摸索著燒制鶴壁窯瓷器。
然而,他接連摸索了幾年,都沒有成功。自己以前做生意掙的錢和家里拆遷的補償款,都讓他砸了進去。“家人開始反對我繼續燒瓷。村里的鄉親也跟我開玩笑說,我窯里如果烤的是燒餅,也都掙了錢了。”張衛國說。
接連的失敗,也讓張衛國心灰意冷。2009年底,他在試燒新的一窯作品的時候,心想這是最后一窯了。但當張衛國萬念俱灰時,這一次卻成功了。放在最中間的一個黑釉瓷燒得特別成功,釉面光滑均勻,外觀整齊流暢。“這是我燒制鶴壁瓷以來,第一件成功的作品”,張衛國說。終于,在經過數百次的反復試驗,揣摩總結后,張衛國終于將斷燒近千年的鶴壁古瓷復燒成功。
在張衛國大師的黑釉瓷展示廳內,擺放著他制作的黑釉瓷作品,這些都是他的精品之作,其中不少都榮獲過國家和省里的大獎。
鶴壁窯,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集中體現了高古瓷的雅致和神韻,在我國古陶瓷的百花園中可謂是出類拔萃,它給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張衛國表示,他要把鶴壁窯傳統技藝繼續傳承下去,同時也要把跟鶴壁窯緊緊相連的鶴壁文化發揚光大,讓古老文化、古老技藝閃現新的光華。
簡介:
張衛國,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鶴壁古瓷窯燒制技藝)傳承人。現任河南鶴壁古瓷窯研究會會長,河南鶴壁柏靈陶藝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會員,河南省磁州窯系鶴壁窯遺址博物館顧問,河南省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
張衛國從事唐、宋、元鶴壁窯瓷器的研究、創作、教學,在多年的陶瓷藝術生涯中,他潛心研究,鍥而不舍,經過數百次的實驗,終于復原了鶴壁古瓷窯的燒制技術,讓斷代近千年的鶴壁古瓷藝術得以重現。其成就卓越,被譽為“當代中國鶴壁古瓷窯技藝第一人”。
(編輯:木木)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