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窯萬里行(十一)永福窯田嶺窯址
2016/3/17 18:09:00
中國古窯萬里行(十一)”2016年3月5日啟程,為期一個月,本次活動將從濟南出發,途經十個省份,計劃對近一百個有歷史記載的古窯遺址進行實地考察和記錄,并與當地的陶瓷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廣泛地文化交流。
活動期間,途中的趣聞軼事將通過瓷網的官方微信:D10470046(瓷網朱東明)與大家分享,敬請關注!
永福窯田嶺窯址,是宋代南方青瓷的一處燒造中心,位于永福窯就是指位于永福縣永福鎮方家寨窯田嶺至廣福鄉大屯木浪頭一帶的窯址,分布于洛清江兩岸坡地上,綿延約7公里。這里是燒制珍貴高溫銅紅釉的窯場;這里就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周去非寫下的“產腰鼓”的“職田鄉”;這里所產的大部分青瓷極有可能用于外銷,印證了宋代嶺南發達的海外貿易。著名學者、原中國陶瓷學會會長馮先銘曾在窯田嶺窯址考察,對窯田嶺窯址出土的瓷器特別是銅紅釉和翠綠釉瓷稱贊有加,認為它足可改寫中國陶瓷史。中國陶瓷研究會原秘書長葉文程教授則將窯田嶺窯址稱為“中原文化南來的中轉站”。
在桂林永福窯田嶺窯址,我們看到窯址到處裸露著窯具及陶瓷碎片,這里雖然是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據當地村民講,經常會有人盜挖古窯,就連代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的文保碑,也因修鐵路,不知移到什么地方了。
窯址四面青山綠水,風景優美,當年在此制作陶瓷的工匠師傅定時將這四周幽美的環境融入到他們所燒制的瓷器中,用所燒制的瓷器來表達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花腔腰鼓:宋代或為流行樂器
“花腔腰鼓,出臨桂職田鄉,其土特宜鼓腔,村人專做窯燒之,油畫紅花紋以為飾。”
“靜江腰鼓,最有聲腔,出于臨桂職田鄉,其土特宜鄉人作窯燒腔。鼓面鐵圈,出與古縣……其皮以大羊之革……或用蚺蛇之皮鞔之,合樂之際,聲響特遠,一二面鼓已若十面矣。”
以上兩段對于桂林花腔腰鼓的記述,分別出自南宋詩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和周去非的《嶺外代答》。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