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視野中的民族藝術
2011/5/30 21:46:45
兩個顯在的優勢
當下,民族藝術進入文化創意視野恰逢兩個顯在的優勢,那就是,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與現代化傳播媒介優勢。前者是民族性的,于橫向比較中見出;后者是時代性的,于縱向發展中見出。這二者都是現實存在著的,若將這兩個方面的優勢協調而有機地利用好,則必然會使當代民族藝術獲得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并產生更加廣泛而有力的影響。
關于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同樣是置于當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來看待的。我們知道,整個人類文明是由眾多民族各具特色、豐富多樣的文明共同構建而成的——因而,方可稱之為大千世界。而且有理由相信,無論任何時候,人類文明健全而富有生機的發展,都必然需要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文明形態的多樣化,這也應當是所有具有真正文明的人類的共同取向。
民族藝術深系于本民族文化之根,并且具有歷史傳統與地域特質兩重性。由于自然的、人文的以及與此相關的歷史積淀的種種原因,民族文化藝術的優勢顯而易見。筆者大致將其歸納為這樣幾個方面:(一)它從一個側面反映著對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固化著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穩定性。(二)它在相當程度上規定著各類藝術的基本構架、發展趨勢,以及整個文藝活動的和諧態。(三)在藝術形態和藝術情調方面,更容易存留民族的原生態,讓人感受到本民族歷史形態的本真。(四)最顯而易見的,也是被運用得最為充分的,那就是本民族、本地區特有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民俗風情,以及人們的生存狀態、心理特質等,為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題材。(五)在實踐中培養和造就具有民族個性的藝術家。(六)可以開啟和激活不同民族的鑒賞者新的審美感受,并拓寬其審美視界。此外,民族性、地域性的藝術作為本民族與本地區人們思想感情的體現,還可以有效地激發群體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思鄉情懷、尋根崇宗意識,等等。
民族藝術的精神內涵與美學品質,正是經過其獨特的歷史性營造,以及淘洗、凝練而形成的,在大千世界中有其獨特的價值。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提供的種種新的機遇與可能面前,作為本民族文化突出體現、且對于“自己的故事”最具有表現力的民族藝術,可以在主動進取中展現獨特風采。同時,因全球化而形成的世界的“整體”性,為各個民族的藝術提供了“全球性自我表演”的舞臺與可能,登上這個大“舞臺”,用好這個大“舞臺”,便可以使之既獲得全新的表現方式,又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可以為不同民族(或不同種族)的、更多的人所感知和認識——這便可以自然地超出以往那種地域的、民族語境的局限。
從客觀條件上看,越來越顯示出信息化特征的全球化,可以消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的時空障礙,為形態多樣、風格各異的民族藝術的廣泛傳播、平等交流、相互認知與理解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舞臺。一個民族的藝術,無論其曾經僅存于怎么偏僻閉塞之地,如今都有可能通過這個“舞臺”很快展現(或傳播)于世界各地,為眾多民族(種族)、運用不同語言的眾多的人們所感知,成為不同時空內人們可以共同享受的精神盛宴。
這便自然關系到我們所講的另一個優勢,即現代化媒介優勢的運用。現代化技術、特別是媒介,是搭建這個“大舞臺”的重要條件或依托。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當代社會主導媒介形式的變化,而主導媒介形式的變化則引起了原有藝術生態格局的深刻變化。從世界范圍來看,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傳播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激光技術等已廣泛運用于各類文化藝術之中,在文化領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風,已經導致新興文化形態的崛起和傳統文化形態的更新,它極大地發展了文化的生產力。
人們對于科學技術本身的認識與評判是不盡一致的,微妙之別不說,極端性的則是歡呼者有之,詛咒者亦有之。就關于民族藝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