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駿:中國凡高獨愛十指禪
2011/11/19 23:32:42
90高齡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近日,劉伯駿“十指禪機”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出的是劉伯駿近年的指畫代表作。今年90歲高齡的劉伯駿50年前開始在大巴山深山修隱創作,如今老當益壯,80歲后兩次變法,自毀作品上千張。他雖到耄耋之年,卻被美術批評家評為“90后”,他自己則戲稱剛剛進入青春期,“九十正當春”。近日,“十指禪機·劉伯駿藝術展”策展人郭紅梅接受記者專訪。
劉伯駿:號老牛駿、吐真氣。1921年生于四川宣漢,6歲開始習畫。1947年畢業于杭州國立藝專,師承潘天壽、吳茀之、林風眠、李可染等教授,主攻寫意花鳥畫,兼習指墨,書宗秦漢,指畫得潘天壽親授與心傳。1947年,潘天壽為其在湖州韻海樓舉辦了“潘天壽門生青年國畫家劉伯駿作品展覽”。1949年參軍,上過朝鮮戰場,1955年復員回到大巴山區,隱居50年。
唯一被潘天壽允許
用其名義開畫展的門生
用指作畫畫破棉被
劉伯駿的父親是當地名紳,母親是大官宦后人,嫁妝中有六幅鄭板橋的真跡,父母都畫得一手好畫。他6歲開始習畫,7歲由兩個舅舅教其詩文和書法,13歲追隨當時的西畫名家。1945年,在杭州國立藝專開始得到潘天壽言傳身教,成為極少數得到過潘天壽真傳的嫡傳弟子。這一點,連吳冠中也自嘆弗如,吳冠中曾自言,跟潘天壽學了一年多的畫,卻從沒親眼看見過他畫過畫。
“潘天壽對高其佩指畫的繼承是一種神跡,就是所謂的心傳,沒有直接教授過,畢竟隔了幾百年,是靠臨摹、悟性和勤奮的摸索。”郭紅梅說,“而劉伯駿就很幸運,他得到了高其佩的親自教授,給他做過范畫,長達4年左右的點評、教導。潘天壽一生只給一個人以自己的名義做過畫展,那就是劉伯駿。該畫展展出100幅作品,絕大部分售出。后來劉伯駿70年的從藝生涯中,有50年基本上一直在練指畫。”
1944年,劉伯駿的二年級習作《墨貓》被當時政要白崇禧收藏。但由于此收藏關系,“文革”期間屢受迫害,并入獄,右臂因長期捆綁過緊致殘,獄中開始以左手在棉被上練習指畫。如今能以十指作畫,實屬奇跡。正如其詩所云:“用指作畫畫破被,始成今日十指禪。”他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用十個手指頭畫畫的人。
86歲變法自毀畫作上千張
1955年,劉伯駿因出身問題不能進上海、北京工作,返回老家四川達縣地區,分配到巴山深處的南江縣中學任美術教員。從此潛心精研詩、書、畫藝,隱居深山近40年。直至1993年,中國美術館為其舉辦“劉伯駿書畫展”,世人嘆絕,作品被中南海收藏。1994年,眾人的挽留并沒有使他停駐北京,他重回大巴山,再次隱居深山至今。
郭紅梅說:“劉老被稱為大隱,1994年之前,他因命運安排被迫隱居。但1994年之后他名聲大振,卻是主動隱居。用賈方舟的話說:他少年得志,中年多磨,晚來開花。”
晚年,劉伯駿兩度變法,2001年80歲時,他第一次變法,借助以指作畫的特殊意趣,將其發揚光大,初步完成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個人獨特風格基本形成。86歲決心再次晚年變法,自毀畫作上千張。對于如何理解劉伯駿這種自毀畫作的行為,郭紅梅說:“他超越了常人,更多的是超越自己。在常人看來,這是在燒錢;但是對他來講,要進入藝術史,能夠青史留名,一定要拿出最好的,對得起歷史,對得起時間的作品。所以,現在我們能夠看到他2007年之前的作品特別少,張張都是經典。這種對于藝術的癡迷可謂亙古爍今,空前絕后,歷史上沒有人燒過自己上千張作品,而且那個時候他的畫價已經很高了,有大批的藏家和追隨者。”
劉伯駿對傳統題材進行拓寬——“平民花中四君子”: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