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文房雅器——鎮紙
2017/2/16 13:18:49

 
      所謂鎮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紙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歷史來源
      鎮紙正式進入書房不晚于南北朝時,《南史·垣榮祖傳》:"帝(齊高帝肖道成427-482)嘗以鎮紙書案下安鼻為楯,以鐵為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見,鎮紙至今已逾1500多年。宋元及以前的鎮紙甚少有傳世品,幸好書籍文獻中多有論及。       
      文字記載
      唐杜光庭《錄異記·異石》:"會稽進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溫滑可玩,用為書鎮"。宋張镃詩:"三山放翁寶贈我,鎮紙恰稱金犀牛"。
      宋周密《武林舊事·車駕幸學》:"……內宮進牙界方"。宋岳珂《愧郯錄·鎮小殿子》:"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其材質有石、銅、牙、金等,形狀各異。明代鎮尺有木、銅、玉、石等材質,多為尺狀,明朱之蕃詩:"文木裁成體直方,高齋時半校書郎"。清代鎮紙材質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等,仍以尺形為主。銅因其體重為鎮紙較為普遍,《文具雅編》:"銅者,有青綠蝦蟆,偏身青綠;有蹲虎、蹲螭、眠龍;有坐臥哇哇、有鎦金辟邪、臥馬,皆上古物也"。 
      形態介紹
      明代鎮紙,其形多為尺狀,上有獸鈕,與文獻記載相符,如銅虎鈕鎮紙,長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頭,虎頭雕工細膩寫實,虎尾寫意粗獷。清代銅鎮紙在沿襲明代風格的同時有所創新,特別是隨 著工藝技術的進步,裝飾味道十分濃郁的鎮紙開始出現,可謂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器。如銅鎏金琺瑯鎮紙,為清代中期制品,銅胎鎏金,然后用琺瑯直接涂畫在金屬胎上,紋飾細膩真實,頗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為文房珍玩中的精細之作。在造型上由于文人印字、刻硯之風日盛及對聯的廣泛應用,鎮紙也以長條形為主,更是以成對的形式為主,上面刻詩詞格言,或畫竹梅菊蘭之類,既實用,又有藝術欣賞性,特別是擺設很講究的書房里,鎮紙在體現主人愛好、情趣等方面,當有畫龍點睛之妙。 
      制作材料
      鎮紙青銅古玩作鎮紙,在文人中形成時尚,便有專門制作各種模仿動物造型之類的青銅、玉器作為鎮紙供應市場需求。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箋》中有《鎮紙》篇,他說有人以青銅蝦蟆、青銅蹲虎、青銅蹲螭等器物作鎮紙。
      古代鎮紙大多采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造型,面積較小而分量較重,材質多為玉、陶瓷、銅以及水晶等等。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極大的促進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鎮紙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變化,材料除了繼續使用銅、玉之外,還增加了石材、紫檀木、烏木等等。 
      收藏價值
      與筆墨紙硯四寶相類,鎮紙可稱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古代文人在書房中,常將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欣賞,同時用來壓紙或者壓書,由此出現了鎮紙,又稱紙鎮、鎮尺。   
      鎮紙的材質多種多樣,以玉、瓷、竹、木、鐵、銅居多,上面通常雕刻有蘭、菊、梅、竹并配以詩句的圖案,也有動物和人物的立體形象。明清鎮紙的制作材料比較常見的有玉、石、銅、烏木、紫檀木等,其中以石鎮紙為多。在造型上以長條形為主,一般是以成對的形式出現,上面刻有詩詞格言或對聯字畫。
      材質珍稀、雕工精良、設計巧妙、年代久遠的鎮紙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在(2014年)的收藏市場上,常見的是紫檀、紅木、雞翅木等材質的鎮紙,價格在千元以下,沒有引起藏家更多的關注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