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品不僅僅是瓶瓶罐罐
2012/7/3 22:32:12
培養大眾的審美情趣 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第八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
造型優美的官帽,銹跡斑斑的兵器,憨態可掬的娃娃,造型優雅的石頭……這并不是什么工藝品博覽會,而是當代陶藝所帶來的千姿百態的藝術作品。
昨天開始,《第八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在浙江美術館一樓展廳展出,展覽吸引了40余所知名大學參與,匯集了近兩百位藝術家、三十多位學生的作品,規模創歷屆之最。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11日。
規模空前
學院派作品和大師作品匯聚一堂
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創辦于1998年,今年是第八屆,展覽不僅僅是管窺中國當代陶藝發展現狀及趨勢的窗口,更是各大藝術院校陶藝學術界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
“這次展覽我們前后籌備了半年時間,征集到各個高校的作品七八百件。我們從這些作品里面精心篩選,選出了近五百件作品。”展覽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主任戴雨享這兩天一直在美術館忙碌著展覽的布置工作:“除了這些來自專業藝術院校的學院派作品外,我們也邀請了許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和一些日本的大師,讓不同群體的人展現不同的風貌。今年的藝術家增加到了兩百多人,規模明顯比去年加大了。和兩年前只有兩百多件作品相比,今年作品同樣增加了很多,我們的宣傳畫冊也厚了好幾厘米。”
打破陳規
以千姿百態的方式呈現陶瓷藝術
拋開規模不說,其實這次展覽最大的看點還是多元化,以千姿百態的呈現方式打破人們對陶瓷藝術品認識的條條框框,讓大家看到陶瓷藝術品也可以如此不同。
來自傳統陶藝重鎮江蘇宜興的藝術家徐南,用陶瓷創作了三部車子,這件題目為《爺爺的車,爸爸的車和我的車》的作品,包含了三個不同時代用的車:獨輪手推車、拖拉機和轎車,用陶藝隱喻社會的進步,有著能夠引起共鳴的時代感。
藝術家周莉打破了普通提籃的概念,她用陶瓷做了一個提籃,上面有著木質的手柄。藝術家藍蕾則用陶瓷做了漢字《褐色的蘭亭序》。此外,紅領巾、滾筒,許多和當代藝術掛鉤的東西也都成為了年輕陶藝藝術家的創意載體。
更新觀念
提升大眾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品質
“我們做陶藝展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初衷當然是打破傳統的陶瓷藝術品觀念,培養大眾的審美情趣,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讓更多人了解那些好的陶瓷藝術作品。現在也有很多人愿意去買那些與眾不同的產品。好的陶瓷藝術品環境也能夠給藝術家提供更加自由、寬容的創作空間。其實陶藝什么都可以做。”戴雨享說,在他眼里,曾經非常發達的中國陶瓷藝術目前正處于一個轉變的時期:“我們希望更多的中國人來了解我們在干些什么。我們鄰國日本的陶瓷工藝已經做到了實用與觀賞的結合,有許多非常好的日用品同時也是藝術品,給生活帶來了很高的品質,而中國還沒有。中國明清時代的陶瓷藝術是非常發達的,很多歐洲人都以擁有一套中國的瓷具而感到驕傲。現在我們的技術跟上了,也更多地在表達觀念。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能欣賞,能審美。我們正在努力把這樣的展覽做成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
《爺爺的車,爸爸的車和我的車》(徐南)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