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轉變激活千年瓷都
2010/5/14 20:17:09
景德鎮正致力于將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由單純陶瓷生產向旅游與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轉變,由一陶獨大轉變為多業并舉。
景德鎮是聞名世界的瓷都,是中國最古老的工業發祥地之一和江西省重要的工業基地,也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去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中,江西景德鎮名列其中。作為一個以瓷立市的資源型城市,景德鎮如何延續“千年瓷都”的歷史?如何轉身尋找新的發展動力?記者沿著瓷都的老街里弄開始尋找答案。
將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
抵達景德鎮的第二天早晨,習慣睡懶覺的記者難得地起了個大早。推開酒店的玻璃窗,一陣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沁人心脾。窗外,是群山環抱、綠樹環繞的城市,天藍、云白、鳥語、花香……與記者來之前所想象的景象大相徑庭。
景德鎮因瓷而名,以瓷而盛。了解景德鎮,自然要先了解景德鎮的陶瓷。穿過酒店前面的瓷都大道,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中,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下,一條小徑曲曲彎彎。沿著小徑前行數百米,一座集古窯址、古作坊、古建筑為一體的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就呈現在記者面前。我們對景德鎮的采訪由此開始。
記者到達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時,正趕上明代葫蘆窯復建工程——窯房復建開工儀式在博覽區內舉行。據悉,這是繼去年成功復燒清代鎮窯之后,景德鎮市為再現千年制瓷歷史的輝煌,保護和利用優秀的陶瓷文化遺產,再次復燒古代典型瓷窯而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有關部門還在當天下午舉行了景德鎮明代葫蘆窯窯爐營造專家論證會。
據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管理處主任、景德鎮市古窯民俗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武平介紹,2009年10月19日至22日,他們成功復燒了世界遺存的唯一一座傳統大型蛋形柴窯、始建于距今約300年的清朝乾隆初年的景德鎮鎮窯,而今年,不但要在6月12日的全國文化遺產日和景德鎮陶瓷博覽會期間再次復燒清代鎮窯,還將復燒明代的葫蘆窯,并計劃今后逐年復燒景德鎮歷代的典型瓷窯。
“復原各種典型瓷窯并進行傳統柴窯燒煉,不僅可以保留和搶救將要失傳的景德鎮傳統名瓷制作技藝,對加強景德鎮陶瓷文化遺產保護,發掘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發展景德鎮文化產業經濟都具有重大意義。”景德鎮市文化(文物)局局長江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江華看來,陶瓷文化不僅是景德鎮的優勢所在,也是其他城市無法復制的稀缺資源。景德鎮應該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挖掘并展示出來。
“對于陶瓷產業來說,文化是一種更為稀缺的資源,也是景德鎮這塊鍛造了千年的金字招牌的優勢。”他說,千年不斷的窯火,不僅創造了景德鎮輝煌燦爛的陶瓷文化,也為景德鎮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跡和人文景觀。國家旅游局曾這樣評價景德鎮:景德鎮陶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已經出土的和仍然埋藏著的極其豐富的古代瓷器制品,更難得的是仍然遺存著古代特大規模、相當完整復雜的瓷業體系。這一龐大的瓷業體系是由原料產地、交通道路、水運碼頭、作坊窯場、商埠民居、城池衙宇、技術民俗等構成的,堪稱人類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范。保存至今的古代瓷業遺跡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豐富的文化遺產在中國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正是基于對陶瓷歷史文化資源的認識與把握,近年來,景德鎮市委、市政府堅持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致力于陶瓷文化產業鏈的形成,使文化資源優勢正逐步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
由單純陶瓷生產向旅游業與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轉變
行走在景德鎮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調坯的、拉坯的,家家戶戶都在做陶瓷。在老城區一條蜿蜒的里弄里,透過兩邊老房子斑駁的木門,記者見到的是一幅幅雋美的畫面:古老的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