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助推瓷都景德鎮轉型
2010/6/5 21:11:48
6月5日電(記者韓梁 沈洋)“我希望景德鎮成為一座更具文化魅力的創意城市,而不僅是旅游景點。”這是67歲的景德鎮樂天陶社藝術總監安田猛經常和創意集市的陶瓷專業大學生們說的一句話。
安田猛愛穿花襯衫,戴黑框眼鏡,“常駐”中國前已是享譽業界的日本現代陶藝大師。5年前擔任景德鎮樂天陶社“大管家”后,他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經營管理,想把這個景德鎮的“先鋒實驗室”做大做強。
“以前不少外來游客興沖沖跑到景德鎮,卻發現陶瓷店的東西與北京、上海等地出售的瓷器別無二致,敗興而歸。”安田猛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景德鎮有個創意集市,紛紛前來“淘寶”,一些瓷器店和畫廊也趕來接洽生意。“這證明創意產業是景德鎮今后發展的大趨勢。”
安田猛說,他希望為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釋放創意的空間,同時與本地藝術家積極互動,更重要的是,要把“好手藝”和“好點子”變成“好收益”。
景德鎮版“蝴蝶效應”是他愛講的故事。初到瓷都,安田猛發現不少手工藝人制作用于裝飾的瓷蝶,價格低廉,銷路不暢。他建議工匠把瓷蝶改做首飾,無人響應。創意集市的年輕人做出頗具特色的蝴蝶首飾并得到買家認可后,手工藝人開始大批跟進,首飾越做越精致。
“為什么最初他們不做?因為缺乏動力。如今見到切實利益,自然想做得更好。”安田猛由此得出結論,“除非激勵機制發揮作用,否則教育的功效不大。”
創意集市從最初攤位稀少、顧客寥寥到如今賣家過百、顧客熙攘,從側面見證了市場對創意產品的渴求。安田猛說,創意集市30%的賣家是本地手工藝人。他高興見到更多人以創造性手法運用傳統制瓷手工技藝。
近年來,瓷都創意產業發展態勢喜人。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率先帶領一批陶藝家租用景德鎮雕塑瓷廠閑置廠房,成立多個工作室,不少職工也效仿辦起家庭作坊。隨后,包括樂天陶社在內的大批創意機構“駐扎”瓷廠,儼然將這里變為一個陶瓷創意產業基地。創意園區每年吸引大批外國藝術家駐場創作、設計,成為外來藝術思潮與本地工藝技法融合、對接的平臺。
澳大利亞陶藝家桑德拉·布萊克在樂天陶社駐場創作一個多月,經當地手工藝人協助完成多件作品。“我即將回國,明年一定再來,”布萊克不無留戀地說。
里卡多·洛佩斯是葡萄牙音樂家,專門到景德鎮學習陶瓷樂器制作。當地陶瓷藝人告訴他,陶瓷燒制過程中可能產生形變,進而改變樂器的音色和音質。洛佩斯正認真收集樂器制作各環節參數,希望做出音色別致的陶瓷樂器。“這個鼓今天晚上就能燒成,我期待聽到它的聲音,”他指著一件“半成品”神采奕奕地說。
樂天陶社、三寶國際陶藝村等一批創意機構的蓬勃發展正悄悄改變外界對古老瓷都的陳舊印象。年輕人聚集于此,激發創意,藝術家碰撞思想,催生靈感。城市樣式逐漸發生改變,城市文化趨于多元。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千年瓷都保持窯火不熄,繁盛不衰,需要創意之柴。
“我趕上了好時候。伴隨中國國力增強,中國人越來越富裕,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更多人開始關注藝術,這是現代化進程的必然階段。我能在景德鎮見證這場變革,著實幸運,”安田猛說。(完)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