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鎮窯開窯 12件瓷器被首都博物館收藏
2010/6/17 21:55:07
6月16日上午,景德鎮清代鎮窯里的一排排匣缽被窯工搬出,萬件瓷坯經過烈火的燒煉蛻變為精美的瓷器,經專家認證,出窯瓷器質量優良,復燒成功。據悉,鎮窯(第2窯)復燒的6種12件復仿制首都博物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的古瓷藏品被首都博物館收藏。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純一法師,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王國聘教授,江西日報社副巡視員趙抗援等嘉賓出席儀式。
首都博物館收藏復燒瓷器
景德鎮清代鎮窯(第2窯)復燒點火儀式在6月12日舉行。經過一晝夜的燒煉,在燒窯把樁師傅的判斷下,13日12時15分歇火。經過2天的冷卻后,復燒開窯認證儀式在6月16日舉行,20多位窯工將裝瓷器的匣缽一一搬出。
這次復燒產品中復仿制了首都博物館的6種12件景德鎮古瓷藏品,分別是清康熙豇豆紅釉洗、清雍正祭紅釉玉壺春瓶、清雍正粉青小口瓶、清雍正青花云龍紋尊、清雍正纏枝葫蘆紋橄欖瓶、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蒜頭瓶。儀式上,首都博物館接受了這12件復仿制瓷器并宣讀收藏證書。“在我們博物館里收藏了很多景德鎮的瓷器,我們與景德鎮很有淵源。”在接受大江網記者采訪時,首都博物館專家張鵬說,“這次我們見證了復燒的全部流程,對于首都博物館今后的研究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復燒古代窯可以更好傳播傳統文化,而我們也將把向大眾傳播傳統制瓷技藝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
出窯瓷器呈現四大亮點
記者從開窯認證儀式上獲悉,這次復燒的瓷器具有四大亮點,除了復仿制首都博物館的景德鎮古瓷藏品外,還燒制了6518只青花碗,據悉,這些青花碗全部由古窯民俗博覽區清代圓器作坊的老藝人手工制作。
此外,這次燒制的作品還包括3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如、劉遠長、賴德全的作品和1位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范敏祺設計的傳統茶杯。而高溫顏色釉瓷的釉料由景德鎮顏色釉瓷世家傳人使用祖傳秘方配制,據悉,這一秘方已相傳二三百年,令燒制的瓷器再現古代精品水準。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