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產值底氣從何而來 醴陵瓷能做到上千億嗎?
2010/12/22 22:42:05
株洲醴陵陶瓷工藝大師在世博園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進行雕花制作。記者劉尚文/攝(資料照片)
千億產值底氣從何而來
醴陵陶瓷要做大到上千億,醴陵人的底氣還是蠻足的。
接受記者采訪的醴陵市領導、部門與企業負責人,說起醴陵陶瓷的產業優勢,都是如數家珍。醴陵瓷是“中華瓷”。醴陵有著1700多年陶瓷生產歷史,是全國著名的三大“瓷都”。釉下五彩瓷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摘金,名動中外,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醴陵也是中國“紅官窯”所在地,生產的“毛瓷”與藝術瓷,先后進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和聯合國大廈,并作為國禮送給外國元首,醴陵瓷也由此被譽為“國瓷”。
作為中國陶瓷的“名片”,醴陵釉下五彩瓷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至今仍熠熠生輝,其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醴陵瓷器”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醴陵瓷是“規模瓷”。醴陵是我國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擁有陶瓷生產企業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163家,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有54家,過億的8家。日用瓷占到全國總產量的38%,居國內首位;電瓷電器在國內占有較大的份額,是全國著名的電瓷電器生產制造基地。醴陵已形成集陶瓷制造、陶瓷機械、瓷泥采掘、陶瓷顏料、彩印包裝于一體的陶瓷產業鏈,陶瓷產業內部分工協作關系初步形成,配套服務企業達200多家。醴陵陶瓷2006年被列入全省50個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集群,2009年總產值達158.2億元。
醴陵瓷是“外向瓷”。醴陵是我國重要的陶瓷出口基地,產品出口154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日用陶瓷40%以上出口,特別是低溫日用瓷炻瓷,盡管生產歷史不長,憑借其“美麗的形式”與誘人的性價比,迅速躥紅全球市場,95%出口海外,在全國同行一騎絕塵。炻瓷也一舉扭轉了中國日用瓷只能在國外擺地攤的狀況,成功打入了沃爾瑪、宜家、吉普森等國際一流的連鎖超市。醴陵瓷是“科技瓷”。醴陵擁有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產品已由日用高溫瓷獨闖天下,發展到日用陶瓷、電瓷、藝術瓷、建筑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個品種。近年相繼開發出輕質陶瓷填料、大型真空陶瓷管、抗菌陶瓷、骨玉瓷、康玉瓷、象牙瓷、炻瓷等一批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的新產品。華鑫瓷業攻克了1000千伏電瓷電器的難關,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電器公司瑞典ABB公司供貨商;華聯瓷業作為全球“炻瓷之王”,每3個月可對上千種產品全面刷新一次。
醴陵發展陶瓷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浙贛鐵路橫貫東西,醴茶鐵路線通達南北,建設中的杭長高鐵將設站醴陵;同時,106、320國道,滬昆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岳汝高速,均交匯于醴陵城區。對于原料、產品大進大出的陶瓷產業而言,醴陵的交通優勢無疑有助于產業做大做強。醴陵陶瓷企業大多已采用天然氣生產,燃料成本普遍下降,生產成本降低了10%,產品合格率提高20%以上,環境污染大幅減少。這無疑為醴陵陶瓷產業注入了后續動力。
醴陵陶瓷“家底”的另一面
對于1000億產值的提法,記者在醴陵采訪時也聽到異議,甚至有人委婉地表示,“陶瓷產業做大到千億也許是個長遠夢想罷了”。醴陵陶瓷產業做大做強盡管優勢明顯,但醴陵人也意識到其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并不少。
過多倚重日用瓷,產業結構有待優化。據醴陵市企業發展促進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9年全市陶瓷158.2億的產值中,日用瓷、電瓷、藝術瓷分別占80億元、65億元、5億元,建筑陶瓷、新型陶瓷產值還不到10億元。顯然,日用瓷所占比重過大;高附加值的藝術瓷、新型陶瓷比重過小;而有助于迅速提升產業規模與實力的電瓷、建筑陶瓷,還存在著較大的拓展空間。
產業化程度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