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有個“鬼”市
2011/4/13 21:40:25
只在周一凌晨開市天一亮就收攤
景德鎮有個“鬼市”!聽起來很嚇人啊!究竟是什么玩意兒?一位媒體同行告訴記者,原來,就是古玩早市。天未亮,大家開始打著手電筒擺攤淘寶。天一亮,大家都收攤,交易也就結束。非常詭異,因而,在行內又被稱為“鬼市”。
俗語說:亂世黃金,盛世古玩。瓷都景德鎮具有著底蘊深厚的陶瓷歷史文化,相信古玩市場也非同尋常吧。近日,記者就對我市古玩市場進行了一番探訪。
只在周一凌晨開市
4月4日,又是一個星期一。清晨5時,已有20余年收藏經驗的古瓷片收藏家徐安國連早飯都沒顧上吃,就直奔國貿廣場。他穿過一條臨街店面,一個地攤市場豁然在眼前。
人們打著手電筒,三五成群,或蹲著細細把玩物件,或紅著耳根子討價還價,或站著看熱鬧。沿道鋪開的蛇皮布上,是一堆堆古瓷片、書籍字畫、銅器木雕……這里便是“鬼市”。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市場大約有兩條道,呈一個倒“L”形。一條道上全部是古瓷片的攤位,另外一條道上就是雜項混雜的攤位。攤販們把自己的貨物散放在地上,一片一片地連接在一起場面甚是壯觀。據國貿廣場的物管告訴記者,這里擺了約有400多個攤位。
“鬼市”形成于何時?徐安國回憶,上個世紀80年代,在景德鎮飯店門口出現了瓷都最早的古玩早市,這便是“鬼市”的前身。上個世紀90年代初,這個“鬼市”轉移到了人民廣場一帶,并逐漸形成了規模。
攤販大多是農民
據記者了解,來“鬼市”擺攤的攤販大多來自于景德鎮周邊地區來景務工的農民以及部分下崗工人等。他們的貨源,主要從附近鄉村收購,而贗品則來源于市區樊家井、筲箕塢等幾個規模很大的仿古瓷生產基地,古瓷殘片則在散布于全市城鄉的建筑工地及未受保護的民窯遺址等處挖取或拾取。
一位曾來“鬼市”淘寶的藏家李申盛告訴記者,景德鎮實際上是建立在古代窯業廢墟上的城市,無論什么基礎建設,只要動土,就可能會出土大量古瓷片。目前貨源主要來自老城區斗富弄和戴家弄的改造和昌江兩岸的河堤工程等,這些地區主要出產青花瓷片,而宋元古瓷片則主要來源于湖田、湘湖、銀坑塢等郊區。這些古瓷片因其嚴重殘損,絕大多數不具備文物價值,但卻是初學者觀摩學習的重要標本。正如這位藏家所說,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了陶院的學生前來淘寶。
此外,在“鬼市”買賣雙方都使用“行話”。
比如:1毛是10元的意思,而1元則是100元。
“鬼市”紅紅火火
每個星期一的凌晨三四點鐘,是國貿廣場古玩早市開市迎客的日子。盡管初春的早上涼風嗖嗖,但一大清早,這里卻是人頭攢動,在國貿廣場有限的地盤上,擺了上百個攤位。
“每逢周一,這里的古玩早市就會被擠得水泄不通。”帶著調侃的語氣,徐安國說:“那些靠眼力‘吃飯’的收藏者,都能在古玩市場淘到‘寶貝’。” 記者看了看表,此刻已經到了7時,快臨近收攤的時候了。記者看到,現在的早市特別熱鬧,贊嘆聲此起彼伏,詢問價格的聲音更是不絕于耳。在現場記者發現,除了古瓷片的價格稍低之外,很多古玩的價格都是百元左右,古瓷片的成交十分活躍。
一位來自都昌的中年婦女在這個市場擺攤已經5年了,“雖然收入不多,但總比坐在家里強”,自從丈夫沒事做后她就來這里擺地攤,由丈夫下鄉去收購古玩,現在她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她告訴記者,每次擺攤也就是交5元錢給管理處,價格上還能接受,而這個市場的人氣正在逐年上升,所以就是天氣不好也要來。
正規市場冷冷清清
而離國貿廣場不遠,處在陶瓷大世界里的古玩城,那里的人氣已經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盡管在市場的入口處有顯著的“陶瓷大世界古玩城”標志,但卻并不能提高這里的人氣。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