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用瓷到國畫瓷的華麗轉身
2011/9/6 21:15:40
坐落于博山區八陡鎮的山東福泰陶瓷有限公司每周都會迎來全國各地的各種流派的名畫家。
他們把自己的畫作揮灑在陶泥胚體上,形成國畫瓷。國畫瓷突破了幾千年來畫畫只在宣紙上的傳統模式,又以另種姿態傳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國窯,國學,國畫,國瓷。這是福泰人最新的八字理念。把國畫畫在國瓷上傳承國學經典,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藝完美集合,面對熾熱的字畫收藏市場,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既便于保存,又便于欣賞的國畫瓷也許將獨占鰲頭,引領福泰實現從日用瓷到藝術瓷的華麗轉身。
轉型蛻變
2010年陶博會,福泰的骨瓷正式被授權使用“淄博陶瓷,當代國窯”地域品牌,一年過去了,這個品牌給福泰帶來了什么?
“這八個字,看似簡單,分量卻無法估算。”福泰董事長蘇希敬開門見山地說,品牌的評選有很高的標準而且每年抽查,這就督促企業抓好產品質量,做好技術研發和設計,由政府認可的品牌非常有戰斗力,為企業樹立了良好形象,不用推廣,全國各地都來預訂產品。
“福泰的日用瓷已經不再做普通市場,全部為高端產品,我們制作的日用瓷每樣都是精品,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把產品作為作品,每次采訪蘇希敬,他都時刻把這句話放在嘴邊。
福泰人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步入福泰的展廳,猶如進入藝術殿堂,日用瓷晶瑩剔透,花色精美,一款外形玻璃內胎骨質瓷的水杯,配上孔孟經典話語,立刻彰顯了它的藝術魅力。
“做到目前,淄博日用瓷已經非常好了,而且塑造了很多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但藝術瓷的發展還是淄博瓷業的短板,落后才要迎頭趕上。”蘇希敬說,存短就意味著巨大的空間和潛力,就意味著這也許就是淄博瓷業轉方式調結構的突破點。
今年3月,市委明確提出把陶瓷琉璃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來發展的產業思想。福泰陶瓷董事長蘇希敬敏銳地意識到其中的轉型機遇,他決定通過整合國畫、陶瓷人才資源,實現國學、國窯與國畫的完美結合,不但為“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更為畫家在新的胚體上尋找新的創作高峰夯實根基。
華麗轉身
2009年在市政府的推動下,福泰與青島大學共同組建了工作團隊開啟了福泰的藝術陶瓷之路,如今福泰陶瓷已從全國范圍內包括淄博本地的國畫家、工藝美術師中選擇12人進行簽約。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這些大師陸續與福泰陶瓷簽訂聯合創作的協議,開始為期3年的國畫瓷創作,福泰陶瓷高價買斷簽約大師合同期內的全部陶瓷作品,保證產品的高端和唯一性。
采訪時,福泰陶瓷剛剛在河南省博物院舉辦了堪稱全國規模的個人瓷畫展,現場作品均出自河南省著名山水畫鳥畫作家師行坤與福泰陶瓷,前往觀摩的全國陶瓷界、書畫界、收藏界人士無不為之震撼,國瓷與國畫的結合打開了藝術陶瓷的空間。
據介紹,福泰還將為其他大師舉行全國巡展,按照市場化、品牌化的運作模式,打造企業和大師在全國藝術陶瓷領域的品牌,“這種合作形式的創新性以及所創造的藝術陶瓷產品,不僅對博山,乃至對整個淄博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畫家直接在瓷器上作畫,對色彩、瓷種要求都很高,而挑戰這些難度福泰都已把工作做足,蘇希敬說福泰重視對人才的培養,重視對瓷種、畫面、器型的改造與設計,尤其是福泰獨家研制的色料色釉幾乎能滿足畫家對色彩的所有要求。在福泰展廳里記者就見到了師行坤畫家的作品“喜上眉梢”,線條流暢,色澤鮮亮。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幅作品是手拉胚型,對技術要求很高,和這幅作品一樣,福泰藝術陶瓷的新產品都有力地佐證著福泰藝術陶瓷創新與研究的高起點,在瓷種上燒成溫度達1400度的高白瓷及塑型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