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漸成高端日用瓷新寵
2012/11/30 23:18:24
說起中國的陶瓷,國人都知有景德鎮,殊不知龍泉青瓷也是久負盛名的。作為全球第一個入選《人類非物質 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陶瓷類項目,龍泉青瓷始于三國兩晉時期。在經過漫長的歲月后,它重新復蘇,不僅成為賞玩瓷器的收藏佳品,同時還逐漸成為高端日用瓷新寵。精美日用青瓷茶具、餐具、香具,也走上了消費者的餐桌、茶幾。
千年古技藝成就青瓷美名
龍泉青瓷始于三國兩晉,盛于宋元,產品不僅行銷全國各地及供宮廷御用,而且自宋期起遠銷亞、非、歐等洲的50余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入選的陶瓷項目。
11月中旬,由國家林業局、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多部門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文化旅游節召開,記者也走進了龍泉。在這個青瓷產地,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青瓷工廠,每走幾步,就能看到銷售青瓷產品的店面,有的人家甚至在家門口擺出一堆瓷器,供人欣賞購買。
在青瓷傳承與創新設計評比大賽現場,記者邂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國家級“非遺”龍泉青瓷傳承人徐朝興先生,他介紹,“青瓷在燒制中不能有任何瑕疵,它的造型樸素典雅,顏色淡雅,有一種玉的神態,讓人看著就很安靜,很喜歡,一連看上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很養眼。”在他看來,龍泉豐富的瓷土資源、泥料、水等孕育了獨特的青瓷。徐朝興有個徒弟,在其電話指導下采用相同的技藝同樣的釉料拿到外地燒,卻怎么也燒不出這種釉色。“我也覺得很奇怪,后來我覺得這就是我們龍泉與青瓷有特別的緣分,換了個地方就不是這個味道了。”
有著“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美譽的龍泉青瓷產品可分為“哥窯”和“弟窯”。“哥窯”薄胎厚釉,面顯紋片,豐厚飽滿;“弟窯”白胎厚釉,釉色蔥翠,色澤柔和,溫潤如玉,其中的梅子青、粉青釉更為精品。相比景德鎮的白瓷,青瓷并不重畫工,而重調釉,“因為沒有任何遮掩的工藝,青瓷不能有任何瑕疵,講究一次成型”,所以青瓷往往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因為燒制程序復雜,需要兩次燒成、多次試釉,青瓷都是工匠自己手工拉坯,也就決定了其大多以玲瓏小巧見長,越大制作工藝越難。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著名中國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曾如此說。在中國制瓷史上,龍泉窯是燒制時間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生產規模和外銷范圍最大的歷史名窯。唐代以來就有“南青北白”之美譽,青瓷白瓷二分天下,歷史上五大名窯“官哥汝定鈞”中的哥窯瓷器,說的就是龍泉青瓷。
高端日用瓷瞄準京城市場
“讓龍泉青瓷從藝術殿堂走向大眾生活,是我們日用瓷藝術化、藝術瓷日用化的兩手抓戰略。”龍泉市委書記蔡曉春向本報記者介紹道,一直以來,龍泉青瓷致力于傳統技藝傳承、保護和發展,局限于藝術瓷上的精益求精,現在龍泉提出大陶瓷、大產業、大文化的理念,按照產業化、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的方向,走高端藝術瓷、中高端工藝瓷、中高端日用瓷多元化發展新格局。
“單色釉的龍泉青瓷經久耐看,似玉非玉,勝玉超玉。”在蔡曉春看來,龍泉青瓷很有市場潛力,喜歡的人很多。但
傳統的器型價位較高,大師的作品一件就要好幾萬元,完全屬于高端人群的收藏品,開發日用青瓷則能讓喜歡青瓷的人群也能擁有和欣賞。
蔡曉春介紹,龍泉市政府一方面除了把大師的作品做精致,把人類非遺的名片發展傳承下去,另一方面要把企業生產的日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