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壇泰斗王錫良與景德鎮百年的滄海桑田
2019/10/11 17:14:45
王錫良老先生,原籍安徽省黟縣,1922年2月生于景德鎮,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美術大師,1952年進入景德鎮美術合作社,2年后轉入景德鎮工藝社,隨后進入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從事陶瓷美術創作、研究。
王錫良1959年被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1979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為景德鎮市首位獲此殊榮者。現年98歲,當代瓷壇泰斗。
時光回到了2004年,那是中國經濟吃人口紅利最鼎盛的時期,房價已經悄然在上漲,同時也是中國制造業超速發展的時期,中國經濟的快車道剛剛上路。就在這一年,中國輕工業部輕飄飄的一張紙,讓南方一個小鎮——景德鎮為之震動。中國輕工業部將“中國瓷都”這一個名號,授予了廣東潮州。這時候恰逢景德鎮的“千禧年”,因為在一千年前的公元1004年,宋真宗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與了昌南鎮,景德鎮從此而得名。
景德鎮千年大喜的日子,“中國瓷都”稱號卻被廣東潮州拿下。此情此景,恍若武當派的張三豐恰逢百年誕辰,武當上下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而仙風道骨的張三豐卻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明教前來賀壽的人當場被打吐了血。武林嘩然,陶瓷行業嘩然,景德鎮陶瓷行業嘩然。一時之間,政府、媒體、民間組織,為了這個攪了壽宴的“中國瓷都”,唇槍舌劍,劍拔弩張,好不喧囂,但終究只能草草了事,景德鎮索性就改了,叫“千年瓷都”。
再后來,福建德化在2015年被聯合國授予了“世界瓷都”稱號,景德鎮陶瓷從業者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憤怒與不甘,“瓷都”之爭再一次搬上了風口浪尖。假如說2004年的瓷都之爭,景德鎮尚有反手之力,而11年后的景德鎮大概只能說說歷史或藝術了。因為在2004年到2015年這十余年中,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景德鎮在生活陶瓷方面的無論是GDP還是陶瓷工業技術或是先進的生產線,已經遠遠落后于潮州和德化了,更不提德國日本這樣的工業強國。
之前一千年里,千年瓷都景德鎮憑借著高超的制瓷技術將全國窯口打得心服口服甚至讓諸多窯口直接消失的無情吊打歷史,一去不復返。而在這全國工業生產和經濟大發展的十年,卻是景德鎮陶瓷在藝術瓷上炒得最火熱的十年,可惜。2015年的景德鎮已經無法再去說生活瓷或工業瓷,只能說藝術瓷了,只能說我們是千年瓷都,我們有官窯,我們有御窯廠,我們有珠山八友,我們還有王錫良等諸多陶瓷藝術家……
然而,官窯和御窯廠已成為了歷史遺址,珠山八友也早就駕鶴西去,唯一還留世的只有以王錫良為代表的景德鎮老一輩陶瓷人,幸運的是,景德鎮還有“王錫良”,不幸的是,景德鎮只剩下“王錫良”,而王錫良老先生本人,已經陪伴了景德鎮近百年了。
王錫良 當今瓷壇泰斗
1912年2月12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清政府宣布退出歷史舞臺。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結束了,滿清貴族統治結束了,一切圍繞著帝王將相而服務的中國御制貢品體系徹底拉下了帷幕,這也包括距離北京城1359.8公里的景德鎮御窯廠。
景德鎮御窯廠 明清時期皇家御用瓷生產地
曾經督陶官唐英所在的御窯廠結束它的三百多年歷史使命,景德鎮御窯廠在明清兩朝為皇家御用瓷生產地,明清兩朝為了維持陶瓷質量,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世界陶瓷史有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一切都成為了過眼云煙。
民國開始了,之前御窯廠技術精湛的陶瓷匠人們散落到了民間,民間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陶瓷藝術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在繪畫上他們追求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