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溫暖的手工陶藝——蘭蘭窯
2013/8/19 20:38:15
蘭蘭窯的產品都是經過3次燒成,在簡單的釉面上施以不多的彩繪。
用文化創意產業4C的標準:文化的(cultural)、集聚的(collective)、愉快的(cheerful)、有創造力的(creative)來要求一家手工陶藝店,能得到什么樣的產品?姚嵐創立的蘭蘭窯,追求的就是既有設計新意,又充滿了關愛的溫熱性情手工陶瓷作品。
獲得認可是一種很大的鼓勵
從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系碩士畢業的姚嵐一直與陶瓷有著不解之緣,回憶起創立蘭蘭窯的初衷,姚嵐說:“2008年的時候,我和老公兩個人,一個畫,一個燒,做了一些陶藝擺件,當時只是為了自己消遣與樂趣,沒想到受到周圍朋友的喜歡,他們都鼓勵我去創立這樣一個品牌,與更多的人來分享。對于我們來說,最開始時并沒有想到做出規模,但是獲得認可是一種鼓勵,正是這些鼓勵支持我們陸續做更多的產品,讓蘭蘭窯一路走到了現在。”
似乎“蘭蘭窯”天生就是姚嵐的品牌名稱一樣,姚嵐說:“蘭蘭窯與我有很深的淵源,小時候學會的第一個漢字,就是與我名字同音的這個‘蘭’,這個字對我來說是特別親切的存在。所以蘭蘭窯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我的品牌名稱,希望它和我的作品一樣簡單、親切,讓人覺得溫暖。”
蘭蘭窯建立有5年的時間了,5年時間對于姚嵐來說,“是過得飛快的5年”。這5年中蘭蘭窯從擁有一件產品到現在的五六十件產品,每一步姚嵐都樂在其中。通過積累經驗,姚嵐對市場有了更深認識:“這個行業太大,分支很多,但是立足于制作生活陶藝產業的人很少,我們現在在市面上看到的大多數都是大工業生產之下的產品,它們制作規模龐大,在設計和審美上欠缺考慮,更多是滿足需求而不是追尋一種更好的生活狀態。再者一些專門從事創作性陶藝的專業藝術家們,他們的作品太過昂貴,在生活中并不能夠幫助大多數人提高審美和傳遞生活的態度。”
姚嵐理想中的陶瓷,“雖然材質是傳統的、久遠的,但它可以表達更年輕、更具時代特征的產品。我們同樣通過泥土,通過泥與火來表達一種情緒、一種堅持和一份期待。期待中國有更多的人來支持和關注手工產品,它是一個有溫情和經得起時間沉淀的東西,它擁有自己的生命。”
從設計師到老師
現在,除了蘭蘭窯設計師的這一身份,姚嵐還是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時尚與工藝學院陶藝工作室的負責人。身份的轉換,并沒有給姚嵐的事業帶來阻礙,相反,兩種身份相得益彰。
姚嵐告訴記者:“教師跟設計師這兩個身份其實是不沖突的,相反設計師的身份讓我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市場有親密接觸。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常常會遺漏了產品與現實生活的契合度,往往在追求設計感與完美外形的同時忽略了其實用的本質。在與顧客交流的過程中,我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到產品欠缺的方面。這些經驗也都會成為課堂上很好的教材,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出他們的作品,兼具美觀與實用,符合消費者審美和市場需求的作品。同時,教師的身份也使我保持著創作的活力,教學相長,不僅僅是教也是學,在和學生分享創作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成長,學生對于創作的熱情會感染我,讓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創作出更棒的產品。”
現在,姚嵐有時在學校的陶藝窯房完成蘭蘭窯的制作,學生們會親切地稱呼她為“蘭蘭窯”,這讓姚嵐“很開心”。現在,姚嵐的學生也會加入蘭蘭窯的設計團隊,幫助蘭蘭窯完成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
品牌與客戶一起成長
蘭蘭窯創辦以來,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因為作品與產品有著很大的不同,作品全憑興趣,產品需要迎合市場的口味,這就要求姚嵐不僅要從設計師的角度出發設計產品,還要充分考慮市場,從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