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民國大工業時代的景德鎮制瓷影象
2016/12/6 14:25:26

      早期抵達景德鎮的外國人中以1706年來華的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殷宏緒最為著名(實為工業間諜,原名恩托雷科利斯FrancoisXaviercl’Entreclles,1664~1741年),同時他還是景德鎮瓷技西傳的關鍵人物。他曾在景德鎮等地傳教20年,1712年(康熙 五十一年)9月1日,由其發往歐洲的《中國陶瓷見聞錄》的信件中,詳細描述了景德鎮制瓷工藝,從而引發了歐洲試制瓷器的熱潮,但均未成功。 
煙囪林立的景德鎮市容
      1721年(康熙六十年), 殷宏緒再次赴景德鎮調查,寫成《中國陶瓷見聞錄補遺》,并將高嶺土樣本寄回歐洲。
 
正在拉坯的陶工
 
上釉中的陶工
      這組景德鎮老照片最早刊載于自1920年11月發行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第78-80頁,作者是時任美國駐華外交官Frank B.Lentz。他并不是第一個地進入景德鎮的外國人,但他卻是較早用影像記錄的方式將景德鎮的陶瓷產業和時代背景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正在繪制帽筒的畫匠
 
生產線上的茶壺
      景德鎮這個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城市早已聞名于世,但在1920年(民國九年)的中國,若想前往景德鎮仍非易事。美國人Frank從上海出發后沿長江逆流而上先抵九江,再坐一天的火車到南昌,而后坐小火輪經鄱陽湖才能到達景德鎮。尤其最后這段120英里的水上行程所耗費的時間,如在當時的美國可以從舊金山抵達紐約。
 
正在用竹管噴釉的陶工

站在未完成瓷瓶后的陶工
   初到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城市的印象往往都是高聳豪華的寺塔建筑,但是在景德鎮可能會大跌眼鏡。頗費周折抵達之后的Frank,被滿眼沖天火光,煙囪和彌漫的煙霧所震懾,這里完全是當時任何一個西方工業城市最普遍的場景,但此時他身處確是當時最保守的中國內陸城市之一。
 
裝載白色瓷土磚的船(可能是釉果)
 
      1911年,清帝國的崩盤,御窯廠隨之解散,江西瓷業公司全盤承接了昔日的皇家瓷廠。瓷業公司當時的400名員工中,有100多人即是原來的御窯廠師傅。雖然帝國不存在了,但是民國政府和官員仍然需要大量的瓷器,尤以贈送給外交使節和蒙古王公居多。1915年,江西瓷業公司選送的產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大獎,這也似乎表明了他們的經營能力。 
正在練泥的陶工
 
滿缸釉料
      在1920年,景德鎮擁有30萬人口,卻沒有一份報紙這讓美國人Frank覺得不可思議。更能引起他關注的是景德鎮似乎是一座沒有失業的城市。陶工們的工作環境極差,超時工作,沒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假期,骯臟的環境和低廉的報酬。(當時景德鎮低級陶工薪酬10美分~1美元/天之間,高級陶工12美分~3美元/天)。
 
陶工正在混合瓷泥
 
堆放街邊的廉價瓷器
 
瓷廠雇工正扛著干燥的坯件
 
景德鎮當地人就是用如此簡單的稻草來捆扎包裝瓷器以確保遠洋運輸
 
20世紀初,來自景德鎮當地用稻草包裝好的瓷器包
      這就是民國初的景德鎮,沒有戰火紛擾,只有沖天的煙囪和繁忙的陶工,千年的瓷都,雖然是黑白片,但仍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