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文人情懷,不負時代發展——饒曉晴大師談當代藝術瓷
2017/5/6 11:33:40
“我畫這個,不是考慮誰去收藏,不是考慮要賣什么價格,而是我在這個時代,就必須要去做,才能不辜負這個時代。”
“就我自己來講,陶瓷賣出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能在藝術創作上留下什么。”
大概就是有這樣的精神,饒大師才能畫出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
饒曉晴大師看現代陶瓷:
在現在的投資收藏文化市場中,瓷器很有潛力,因為雖然瓷器是個文化歷史很長的藝術形式,但是它作為藝術與文人情懷相結合的時間并不長,和人的表現欲望相融還是近現代的事,古代瓷器特別是官窯作品,主要以皇家的需求和喜好作為標準進行生產,進入現代以后,陶瓷文化創新的環境非常的寬松,瓷器的多樣性也體現出來了,我們談到的,淺絳彩的文化藝術價值之所以高,就是因為一種個性的人文情懷,在瓷器中體現出來了,自己的文藝追求,文化訴求在瓷器體現出來了,這個時候陶瓷藝術的個性就出來了。
現在我們談起來名家陶瓷,什么叫名家陶瓷?名家陶瓷就體現在這里,它有這個差異性在里面,每個人的作品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們看古代官窯的風格,不同的人做出來的作品,風格很相似,到了珠山八友的時候,他們的作品的風格就有著自己的個性,到了解放以后,很多老藝人的作品就能分辨出來了,作品是不一樣的,各有風采。在那個時候還有政治色彩的影響,到了現在這一代,粉彩就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陶瓷獨特的特質就出現了。
現在的陶瓷繪畫藝術是一門很新的藝術,與古代上千年的瓷器文化是有區別的,新一代陶瓷學院畢業的學生,既繼承了古代傳統的陶瓷手藝,又在藝術人文表達上有著創新。這是一個承上啟下,傳承與創新的時代。
陶瓷從中國傳統陶瓷技藝發展到現在文人畫的階段,只有大約一百年的歷史,而現在的瓷器和文人畫階段的作品,又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的瓷器創作,是一個很年輕的階段,還有很大的潛力以及發展空間。
饒曉晴大師與中國瓷網朱東明先生談收藏市場:
人們為什愛收藏瓷器,瓷器不像書畫,書畫保存是個很講究的問題,而瓷器比較好打理,而且瓷器還飽含了一種對于和諧美滿平安的追求,擺瓷瓶,也有諧音平平安安的寓意,而如果家里有脾氣不好的人,瓷器就不易保存,很容易就會被當做發泄用的物品,收藏瓷器,也是希望能夠和諧生活,不會出現收藏的寶貝被摔碎的情況。擺瓷器,傳承瓷器,需要的就是一種心性上的寧靜安定,和諧美滿。
瓷器在文化收藏投資市場中,是很有潛力的一項,談到現代陶瓷市場,饒曉晴大師認為,這幾年,重工的作品還是受推崇的,收藏市場也比前些年純凈了不少,前幾年很多的作品還是走向了雅賄,是一種行政所需,那么這時候的市場就比較注重名氣,誰的名氣大,那么價格也就高,市場的這種幅度是短平快的,現在則不同,人們發現以前這樣投資的作品,有一些不夠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的追求也在提高,大家不再單純看價格追高,轉而看文化了,藝術品進家庭的腳步也在加快。
好的藝術品在二級市場的流通很關鍵,作品只有流通起來,才能價值越來越高,流通的關鍵更在于,作品要精,藝術水平要高。最近幾年,作品說話,作品真的是精品,收藏者就會認可,認可度高的作品,流動起來它的價值就穩定。這對于收藏市場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趨勢,精品帶來的穩定才能更好的促進這個投資市場的健康發展。
朱東明先生也談到,現在國家對文化產業進行扶持,國家是感受到了傳統藝術傳承危機的,也出臺了很多的措施在振興中國的傳統文化,宣揚這個文化投資的市場。
至于說大眾對于陶瓷方面的認識不夠的問題,這是與市場相關的,就以景德鎮為例,現在市場上流通的大多是景德鎮的中低端作品,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中國陶瓷藝術,已經發展到了如今這種水平,就像饒曉晴大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