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存量少漲幅大 初學者從晚清官窯入手
2014/7/9 21:11:37
4月8日,“明永樂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以4828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瓷器是藝術品收藏的一大門類,近年收藏、研究瓷器的藏家越來越多,市場也愈加火爆。青花瓷器是其中的一個主流品種,其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明凈素雅頗受藏家喜愛。對于青花瓷的選擇,專家指出,目前元青花瓷價格最高,也難以辨別,建議剛入門的藏家從晚清官窯入手,較為保值。
■現狀
元、明永樂青花屢創新高
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中,“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后為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也將中國著名的青花瓷推舉到了一個難以達到的高度。此件作品高27.5cm,徑寬33cm,肩豐圓,素底厚圈足,短直頸,唇口稍厚。這只燒制工藝十分高超的青花罐,所繪畫面宏大,畫功精湛,形象生動,尤其是對人物的刻畫,細膩傳神,非同凡響。據了解,元青花人物題材罕見,此罐青花圖紋畫功精湛,敘述戰國時期,燕齊兩國交戰,為齊國效命的孫子被敵方所擒,其師傅鬼谷子前往營救,于是一行下山之情景。自此,元青花在拍賣場上的價格扶搖直上,成為鑒藏界矚目的焦點。
隨后,青花瓷在拍場的表現越發搶眼。在2011年香港蘇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專場中,“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約1.69億港元成交。2013年,“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在香港蘇富比以1.4億港元成交,在2013年藝市處于調整期的背景下,成為了拍場耀眼的明星。“從青花瓷器拍賣紀錄來看,價格前幾名的多為元青花以及明代永樂青花瓷。”北京東正拍賣有限公司瓷器部趙轟說。
■分析
稀缺性致元青花持續升值
據趙轟表示,目前青花瓷的價格最高的是元青花瓷,其次是明代清代御窯瓷器,隨后是普通的明代清代的官窯瓷器,最后是民窯。趙轟說,元青花也是近幾年市場才開始慢慢認可它的價值的。
此外,據了解,元青花使用的青花料,有進口料與國產料兩種。作為青花料的鈷土礦,在我國云南省、浙江省、江西省均有蘊藏。盡管文獻記載的名目繁多、說法不一,一般習慣性稱為國產青料。而進口料繪畫的青花色澤秾艷,釉面有黑色斑點。“蘇麻離青”這種鈷料出產于波斯伊朗一帶,是當時阿拉伯商人與鄭和進行貿易的物品。而這種優質瓷繪原料在鄭和7次下西洋之后便銷聲匿跡。趙轟說,“乾隆年間有些制造的青花瓷,還會模仿蘇麻離青料的顏色”。可見其受歡迎程度。元青花很少有比如落款等證明它是元代宮廷還是民間的瓷器,讓收藏者不好辨別。“時期早,加之‘物以稀為貴’,所以目前元青花的價格最高。”
■建議
明三代青花升值空間更大
北京東正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健生表示,明三代(宣德、永樂、成化)以及清三代(乾隆、雍正、康熙)的青花瓷較為被藏家所熟知,也相對比較保值。“明三代的青花瓷非常罕見,所以未來的增值空間更大。”鄭健生表示,如果是剛開始入門、資金緊張的收藏者,就建議其從低價位的晚清民窯等瓷器入手。此外,鄭健生還強調,由于市場贗品混雜,剛入門的藏家切忌盲目購入藏品,要對每個時期的青花瓷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知曉價格的差距。還要有業內資深人士的指導,并選擇比較有信譽的拍賣行,才不至于“走眼”。
■支招
從多因素辨別青花瓷優劣
青花瓷器的價格多以造型、紋飾以及畫工品相等等為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辨真偽”、“斷年代”、“定窯口”、“評價值”,是青花瓷收藏者都很熟悉的四句行話。
對于鑒定青花瓷,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