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寶昌|文物鑒定我就一招
2020/8/20 11:03:16
耿寶昌:文物鑒定不管你認真也好,認假也好,只要能認準一面就行!
一、找對圈,跟對人
作為新入行的收藏人,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對圈子跟對人”。很多新手可謂是“錢壯慫人膽”,以為有錢就可以進入收藏領域,就可以到古玩市場上買到真品,這肯定行不通。
收藏是個特殊的行業,一直是收益風險自負,制假賣假行為基本沒有行業約束和法律制裁,使得收藏圈變成實實在在的血腥江湖。既然是江湖,江湖自然有江湖的圈子,玩真品的圈子,玩贗品的圈子,仿造的圈子,做舊的圈子,布局殺豬的圈子,擺攤開店的圈子,拍賣的圈子等。圈子與圈子之間錯綜復雜,作為收藏新人通常是一頭霧水。
要找到這些圈子里玩真品的藏家或者行家,并不是新手都有這種運氣,就是玩了許多年的藏友也不一定能真正接觸上。起碼都得誤打誤撞,被騙得七零八落、頭破血流之后才認真地尋找玩真品的圈子。
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玩真品的圈子一般都很務實,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圈子,對圈子內的人要求非常嚴格,要求財力、眼力、精品、人品俱全。
國內民間玩真品的圈子大致分北京圈(明清瓷器為主)、河北圈(定窯和磁州窯為主)、河南圈(唐三彩、鈞窯、汝窯、磁州窯系為主)、陜西圈(耀州窯為主)、南京圈(宋、元、明、清殘器為主)、杭州圈(南宋官窯、越窯、龍泉窯為主)、景德鎮圈(宋、元、明、清、民國窯址殘修器和建國后的廠貨為主)、南昌圈(以景德鎮窯口為主,吉州窯為附)等。
除了這些相對正道的收藏圈子,民間還有一些專門玩“國寶”的贗品圈子,這類圈子很可怕,作為初學者,只要被他們忽悠進圈子,就不能自拔。只要你發件藏品或者拿出藏品,即便是假的不能再假,也都把你可以吹上天,讓你極大地獲得收藏“國寶”帶來的滿足感和優越感,你會天天都感覺自己是最幸運的人。
新入收藏的新手,最可怕的是吹捧,針對你的藏品有理有據批評或者提出意見的人,你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收藏,因為這些真誠品鑒藏品的人不是“國寶幫”圈子里的人,過分的熱情和贊美的人,你一定要小心。
二、嚴守多練少買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收藏也是同理。如果你很幸運地進入一個正道的收藏圈子,首先古玩基礎知識和收藏方向是必須確定的,你不能什么都收藏,必須得有主次和輕重,如唐宋元明清各朝瓷器,或者某個地方窯口的瓷器,從文化歷史、器形工藝、色釉等各個方面考慮,制定你的收藏計劃。
比如景德鎮的鏟子和擺攤販子就非常熟悉景德鎮窯口的整器和窯址殘件標本,在景德鎮高仿如日中天的今天,他們大多數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練就一副好眼力。尤其星期一二的國貿市場,總能碰到全國來此練眼力的專家和藏家。
老師說一百句經驗之談,還不如你自己踏踏實實地練習“眼力”。作為一個老手,都要時刻嚴守多練少買的鐵律,何況剛入道的新手。這里的買是指價錢大的整器和殘修器。在正道的圈子里,買一些可靠的標本是必需的,這是一個眼力和經驗知識綜合的一個考量,即便能看“對”,但能不能看“死”,就考驗“眼力”毒不毒了。
三、吃一塹長一智
收藏圈歷來沒有常勝將軍,行家或者藏家平時的“眼力”再牛都不算,關鍵是下手的那一刻。行家打眼,在圈子里都是難以啟齒的事,退貨就更丟人,有些行家打打眼一兩次被行里知道,混不下去的大有人在。這說明行家的“眼力”就是生存的資本。
所以行家或者藏家“打眼”一般都是偷偷的自咽苦果,吃一塹長一智作為自己的教訓。“眼里”的練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經歷技術層面的考驗和社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