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的特征與款識
2018/12/19 12:09:55
直到20世紀80年代,汝窯窯址在河南寶豐清涼寺被發現,我們才確切知道這個窯口的位置。
宋代的國都是汴梁,就是今天的開封。而汝州離開封有多遠呢?今天算來大概有400里地;燒鈞瓷的禹州呢?大概有300里地;寶豐大約有500里地。"里",指的是市里,不是公里。
汝窯為魁
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是老大。汝窯名氣很大,明代有一個人叫王世懋,他在《二委酉譚》中是這樣說的:"宋時窯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師自置官窯次之。"明朝人是這樣認為的:汝窯地位第一,北宋的官窯地位次一等,低于汝窯。
珍如拱璧
汝窯因其稀少,所以非常珍貴。歷史上各類文獻記載中,都對它推崇備至。汝窯作為上供的御器,給皇上使用。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有一段記載:"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張俊進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香球一、盞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一共多少件汝窯呢?16件。
這是宋代所有的歷史文獻中記載汝窯最多的一次,說的是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在1151年到清河郡王張俊家里巡幸,可能出門走到他這兒,就進他們家了。那張俊當然受寵若驚了,皇上都到他們家了。他就拿了一批汝窯瓷器進奉給皇帝,這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禮品,所以周密才在《武林舊事》中做了詳細的筆記。
汝窯的特征
古書上記載得比較含糊,說有"蟹爪紋"。蟹爪紋說得非常抽象,書上的記載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說那釉面開片的紋理毛毛扎扎的,我們看大閘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個感覺。
第二點是"魚鱗狀開片"。你注意看,汝窯釉面的開片跟所有瓷器的開片都不一樣,裂紋的角度是斜著的,不是直著的。斜著就會有折光率,看著很漂亮。
第三點就是香灰胎。我們能看見的汝窯,胎是淺淺的灰色,像燒了香以后落下來的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況下,胎和底同厚。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汝窯是裹足燒、芝麻釘。所謂"裹足燒",非常專業,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過來。"芝麻釘",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釘支起來,把瓷器支在空中燒,燒好后,底部釉面會有幾個點,是非常講究的工藝。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上講,汝窯是個夾生胎,沒燒熟,有點兒像夾生饅頭。為什么要夾生呢?就是汝窯不能燒熟,如果燒熟了,它的釉色就達不到那么漂亮了。燒汝窯的溫度不能達到1300度,到1200多度就行了。有時在藝術的追求上,就不能嚴格遵循科學的規律了。
第四點就是汝窯的釉色呈天青色。與當時其他窯口相比,它的顏色是天青色,我們可以看到標準的顏色。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這樣說:"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這是曹昭對汝窯精確的描寫,說它的顏色是淡青色,釉色很滋潤,如果薄就更難得。
明代人講得非常有道理,但我們掌握起來要靈活。比如他說"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有蟹爪紋是真的,沒有的更好,這話比較繞。今天說起來,有和沒有都不是標準。現存的汝窯器,確實大部分都有蟹爪紋,但也有少量的不開片,就是所謂的"無紋者尤好"。
一般的情況下,汝窯都是素器,不帶紋飾。因為它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劃。那么,歷史上有沒有帶紋飾的汝窯呢?英國大維德基金會里有一個汝窯洗,橢圓形,洗中間刻著兩條相對的魚。
因為它釉厚,刻的魚模模糊糊,非常不容易看清楚。以致乾隆時期宮廷畫譜的記載,說它是"如意暗花"紋。那些太監們看了半天,把兩個魚頭看成兩個如意頭了,所以記載成"如意花"了,這件汝窯不要說看照片,就是看實物,都看不清楚。
汝窯的款識
在宋代,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