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工”紫砂壺就一定是好壺嗎?
2016/6/9 15:05:48
對于市場上全手工紫砂壺與半手工紫砂壺的孰是孰非,收藏家陳圣泓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來,今天紫砂市場上所強調的“全手工”壺,作為對手工技藝的傳承,其存在是必然的,然而不可否認在其商業推廣的過程中,已經帶有某種炒作成分。紫砂壺作為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器物,其實用價值很重要。合理運用輔模工具于紫砂器成型,一來可以精準紫砂器工藝造型,二來可以有利于紫砂器量產流通,這對紫砂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門手工藝傳承,藝人的手頭功夫尤其重要,功力深厚的藝人,方可做出巧奪天工的精品。然而,工藝技法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其實明代紫砂器制作即有借助石模的生產工藝,尤其在某些精加工環節。在清代道光年間,紫砂名匠邵大亨所制“八卦河圖洛書龍頭一捆竹壺”即是典型的借助輔模成型的紫砂器;再如當代紫砂大師汪寅仙與張守智合作的“曲壺”,同樣也是借助輔模工藝成型。很多借助輔模成型的紫砂作品,不但精準巧妙地完成了制作,并且也很好地實現了作品的藝術價值。
現在市場上所推崇的“全手工”壺,應該更多地把它看作是一門傳統手工藝傳承所需要的堅持,但不要拿這個來作為市場炒作的由頭,畢竟藝師的功力有深有淺,并不能說只要是“全手工”壺就是一把好壺。而且當市場過分炒作“全手工”壺時,必然也會出現一些仿冒“全手工”壺的假“全手工”壺,動機不純的炒作會令玩壺的群體受到傷害。
一把好的紫砂壺,本身還是要注重其實用性與把玩性。在選壺的時候,要多注重其泥料的質地與造型的宜茶性,實實在在選一把泥料純正的壺,其質感與實用性都會為你的茶飲生活帶來樂趣。如果玩到收藏級別,除了權衡成型技法,需要深究的東西會更多一些。如紫砂器的藝術價值,它與作者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工藝技法水準有直接的關聯。藝術創作蘊含著作者的人文情懷與藝術個性,審美不同,價值的判斷也不同。同時,一件作品的收藏價值,與其在收藏市場的運作有很大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
紫砂藝術發展到今天,隨著茶飲文化的興盛,紫砂茶器已經成為當代時尚生活的品位象征。如何賞玩品鑒紫砂壺,我想,鑒于它終究還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實用器物,所以還是通過茶事的過程慢慢去感悟才好。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