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的排場
2010/8/24 17:08:18
茶器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春秋的、晉代的茶藥、唐代的揚勺、明代的茶碾到清代的茶果盤,茶器不僅為人們部分重現(xiàn)了茶文化昔日的繁榮景象,也傳遞著古人制茶、烹茶、飲茶、儲茶在方法、習(xí)俗等方面的變遷。春秋的古拙,漢代的渾厚,唐代的華彩,宋代黑釉茶盞的深沉,明清青花茶盞的清淡、紫砂茶壺的樸雅……每一件茶具背后都有一朝的茶事, 一代的人文,并讓人們充分領(lǐng)略到各個時代藝術(shù)風(fēng)格的變遷。
據(jù)資料記載,中國在唐代飲茶之風(fēng)就已經(jīng)非常普遍,長安、洛陽等地甚至家家戶戶都飲茶,茶具的系列化以及茶具真正結(jié)束同食具混用都是在唐代完成的。陸羽《茶經(jīng)》里記載的茶具就有幾十種之多。據(jù)《茶經(jīng)》所載,當時采制茶葉包括采茶、蒸茶、搗茶、拍茶、焙茶、穿茶、封茶七道工序。而最流行的烹茶方法“煮茶法”則包括炙茶、碾茶、篩茶、煮水、投茶、分茶、飲茶等工序,而這些制茶、烹茶、飲茶的工序在當時都已經(jīng)有了相應(yīng)的茶具。到了明代,隨著散茶沖泡飲法的普及,引起了茶具上的變革,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唐宋多見的盞、碗開始被漸漸興起的茶壺所取代,宜興紫砂壺從那時起就成為了一時所尚,而且白瓷和青花瓷的精美茶盞也大量出現(xiàn),做工極為考究。而清代功夫茶在福建等地的盛行也催生出了大量與之配合的成套茶具。
此外,有資料記載,古人的茶器還以“金銀為上”,但金銀是貴重金屬,價錢昂貴,只有貴族與富人使用,并不普遍。在嘉德四季第22期拍賣會中,日本名家織金壺、銀壺、鐵壺均有不俗表現(xiàn),也體現(xiàn)出市場對于這一部分作品的定位及定價。其中,“二十世紀 日本織金翡翠鈕壺” 為名家北村靜香作品,最終,此織金壺以估價5倍的98.56萬元人民幣被藏家競得。
可以說,茶文化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shù),而“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這些茶文化演變發(fā)展的軌跡都在茶器上留下了印記。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