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紫砂壺價格的五個因素
2013/1/17 22:16:58
紫砂器具的市場價格,總的來說是趨向升值的,如同其他的中國藝術品一樣。但是并非所有的紫砂器買入以后都能保值增值,其中名家制作的精品,增值的潛力就非常大;而普通的大路貨就漲勢一般,如果高位買入可能就套牢了;最慘的就是買進假貨了,無論是所謂“撿漏”得來的,還是花血本請進的,其結果都一樣:只能是大幅跳水,甚至一文不值。
決定紫砂壺價格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外部因素與內在因素兩大類。外部因素中,最根本的是藝術品市場的形勢如何。如前所述,不同時代紫砂器具的價格有著天壤之別。“文革”中,破“四舊”時,再好的名家壺都無人間津,避之不及。而在當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之際,特別是人民幣不斷升值,資產價格節節高漲的背景下,名家制作的紫砂精品的價格水漲船高,亦是大勢所趨了。
在未來的10多年內,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應該是值得期待的。對此,我們不必過于擔慮。何況,外部因素作為我們收藏者來說,固然需要關心,但卻不是我們所能主導的。因此,我們應該將關注的重點落實到紫砂器的內在因素上來。
紫砂器的內在因素也比較多,其中有五點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
1.真品為本。紫砂壺收藏與收藏其他中國藝術品一樣,首先必須確保藏品的真實性,這是藏品保值增值的基礎與前提。如果收藏的是膺品,則必然血本無歸。這一點,是有志于紫砂收藏的愛好者和大小藏家,時時刻刻必須牢記的頭等重要的原則!否則,就是拿自己的錢開玩笑、打水漂。
紫砂器具首先是日常用品,作為陶器,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極易損壞。因此,不要說明清古器,就是民國時期的器具,流傳至今的亦已是鳳毛麟角。改革開放以來,紫砂收藏一直比較熱,“砂里淘金”的人一多,制假售假便悄然成風,生生不息。可以說,假冒產品充塞于市。不僅地攤市場上比比皆是,古玩店里常常謀面,而且拍賣會上也屢見不鮮。既有制作低劣的,也有高仿的,有些甚至做工比明清古器都好。所以收藏者千萬不能存有“撿漏”的想法,尤其是對明清古器與民國時期的名家作品更要當心,十有八九是后仿的。名頭越大,越要謹慎,其真品率不會到萬分之一,甚至不會到十萬分之一。要不然,吃虧的還是收藏者,花出去的真金白銀往往是“繳學費”的。
2.名牌為王。當今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推崇與追求名牌,如年輕人飲料喜歡喝可口可樂,運動服愛穿耐克或者阿迪達斯的,挎包要用LV的。盡愛這些名牌商品價格比非名牌的同類產品高很多,照樣賣得很火。這是因為名牌滿足了消費者生理和心理多方面的需求,迎合了人們求名的偏好。紫砂收藏中,“名牌為王”的紫砂壺價格現象也是非常突出的,只要是名家作品,無論是明清的、民國的,還是當代的,拍賣會上的價格動輒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這就是名牌效應。
決定紫砂壺價格的,包括所有參與創作的人員的知名度。
如果紫砂器只是素燒光面的,那么就取決于制作者一個人的知名度。如果有多人參與創作,就由多人的因素共同決定。譬如有題銘的素面器,那么除了制作者外,還得包括題寫銘文的人和刻寫銘文的人。如果有畫,則包括畫家。這在清代就如此。《陽羨砂壺圖考》稱:“尋常貽人之品,每壺只二百四十文,加工者價三倍。”倘若紫砂器是采用雕漆、包錫、加彩、加釉等裝飾手法的,還得包括參與這類二度創作的人。2002年香港佳士得公司拍賣的一把清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胎茶壺,就拍出139.41萬港元的天價。最后,是參與紫砂壺具設計的人,如曼生壺的設計者當代的高莊、張守智、韓美林等人。他們設計的壺具就價值不菲。
總之,在參與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