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告訴世界:最早的陶器在中國
2019/12/1 17:55:23
——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吳小紅、張弛研究成果在《科學》雜志發表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吳小紅教授和張弛教授等于2012年6月28日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關于“中國仙人洞遺址兩萬年陶器”的文章。該研究將中國早期陶器出現的時間確定為兩萬年,這是目前世界已發表陶器的最早年代。這一研究成果最終入選了2012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撲朔迷離的早期陶器年代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遠古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創造,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
近幾百年來,陶器的出現、植物的栽培和動物的馴養等文化特征一起被認為是新石器時代來臨的標志,包括中國在內的學術界長期以來也都持守了這一觀點。據吳小紅介紹,學術界對此的推理是,在舊石器時代人類處于狩獵狀態,沒有對陶器的需要。陶器應當是隨著人類農業和畜牧業出現,由于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出現的。
由此,陶器出現的年代應當是在全新世大暖期來臨后,最早的時間基本上應在距今一萬年左右。
但這個觀點現在越來越受到挑戰。在西亞,該地區農業起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11500年,陶器則要晚于這個時間,直至9000年前才出現。在中國南方的不少遺址也出土了早期陶器,年代都早到了更新世晚期,當時的環境處在全新世大暖期來臨之前的寒冷時期,并不適合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而且也無法確證當時的人類在掌握了制陶技術的同時,也開始了對植物的栽培和動物的馴養。
這些證據表明陶器在新石器時代來臨以前就出現了。盡管在中國南方不少遺址出土的早期陶器年代都被推定到了更新世晚期,但由于沒有辦法直接對陶器進行年代測定,所以其年代問題始終受到質疑,無法得出具有說服力的結論。本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吳小紅、張弛及他們的團隊所進行的研究,就是通過多學科結合的方式對江西仙人洞遺址出土陶器進行了年代測定,最終確定了南方出土陶器遺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江西仙人洞遺址出土陶器為目前世界最早的陶器。
等時關系確定陶器年代
仙人洞遺址坐落于江西萬年縣大源鄉境內,地處贛東北石灰巖丘陵地區的一個山間盆地。仙人洞最早發現于上世紀60年代,先后經過江西文物部門1961年和1964年、中美聯合考古隊1993年和1995年、北京大學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9年和2000年的發掘,出土了豐富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頭、陶片和植硅體等。
在吳小紅進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工作后不久,就在學術前輩們的影響下對中國早期陶器的年代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片的年代問題給予了關注。后來有幸從同事黃蘊平教授那里得到了可以進行年代測定的仙人洞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頭標本。由于陶片本身無法提供可供測年的含碳組分,只好用與陶片同層位出土的動植物等標本來進行年代測定以解決陶器的年代問題。所幸的是這些動物骨骼樣本保存情況比較好,能夠提取出足夠量的骨質蛋白進行年代的測定。這樣依靠這些骨骼樣品得到了仙人洞遺址幾個不同地層出土陶器的年代,數據的早晚關系與地層關系吻合得很好,且最早的年代比當時所知道的其它遺址出土的陶器年代都要早。
“2000年前后,論文都已經寫好了。”吳小紅笑著回憶說。但出于謹慎,她沒有將論文送交雜志發表,而是將論文拿到了相關的學術會上進行討論,卻未得到相關學者的支持。爭論的焦點在于,如何保證用來測定陶片年代的骨頭樣本是和陶片同時代的,也就是說學者們對骨骼樣本的年代能代表陶片的年代表示懷疑。從考古發掘過程來講,在同一個地層里面出土的遺存就是同一個時期的,也是基于這樣的原則,用于測定年代的骨骼標本是在發掘結束之后在收集整理好的樣品中選取的。由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