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樣祥:乾隆陶瓷詩里的宋窯
2022/4/26 15:29:29
內容提要: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陶瓷鑒賞大家,乾隆一生不僅在陶瓷收藏上“達到了狂熱的程度”,而且還創作有249首以陶瓷為主要詠題對象的詩歌。在中國歷代名窯名器中,乾隆尤其偏愛兩宋窯器,其創作有專門詠題宋陶與宋瓷的詩歌高達172首,即是明證。在陶瓷詩中,乾隆可謂是酣暢淋漓地表達了自己對宋窯的看法。如,世間宋瓷方是瓷、名窯林立數兩宋、類玉類冰宋窯美、趙宋澄泥不輸瓷等等,此外還有“七大名窯”說、“官窯為魁”說、“澄泥如玉”說等等。顯然,在中國陶瓷史尤其是宋代陶瓷史研究中,乾隆陶瓷詩已然是不可多得的“以詩證史”的重要歷史文獻。
乾隆是個“文化皇帝”。他一生“喜好詩文、書法、繪畫、戲劇,還會多種語言,熟悉儒家經典,深諳佛學文化,鑒賞文物,整理古籍”等。就中國陶瓷文化史而言,乾隆大量創作有以陶瓷為主要詠題對象的陶瓷詩,制造了一個難以逾越的文化“高峰”。在陶瓷詩中,乾隆幾乎詠題了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名窯名器,其中又以宋窯為最多。那么,宋窯何以會讓乾隆如此魂牽夢繞?乾隆又是如何用詩歌的形式來詠題宋窯的?顯然,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世間宋瓷方是瓷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清高宗御制詩”。這是乾(隆)嘉(慶)時期,由官方組織編輯整理的一部乾隆詩歌集。據對“清高宗御制詩”的檢索與整理,乾隆從丙辰年(1736年)執政開始,到己未年(1799年)去世為止,近63年間,共創作有詩歌42639首。平均到每一年便是670多首,折合到每一天即是1.84首。當然,如果加上乾隆做皇子時創作的詩歌,其詩歌創作總量則是43719首。僅就創作數量而論,乾隆詩歌的確可以與有唐一代289年間的二千多位詩人的詩歌創作總和比肩了。“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看來,乾隆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稀有的超高產詩歌作家,而且擁有著“詩意地棲居”的人生。
據“清高宗御制詩”,乾隆詩歌詠題的對象,幾乎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包。但凡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觸、所感、所悟、所思、所想等等,無不可以成為乾隆詩歌的詠題對象。作為“清三代”時期中國為全球奉獻的第一大暢銷商品的陶瓷,以乾隆的“博雅好古”與“稽古右文”,自然是不會也不應該不予以特別關注的。事實上,乾隆陶瓷詩在其詩歌總量中的占比雖然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說是很低,但在中國陶瓷文化史上卻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以詩歌形式詠題陶瓷,進而形成一種持續約千年的創作時尚,是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陶瓷文化的一大特色。據可見文獻推斷,盛唐時期的“詩圣”杜甫,應該是開啟這一創作時尚的第一人。杜甫創作的《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就是一首典型的以陶瓷為詠題對象的詩歌,盡管考古學家至今依然沒有找到大邑窯址。此后,整個中晚唐時期,乃至宋元明清數代,我國不少文人都創作過陶瓷詩。就我國千年陶瓷詩創作史而言,應該說清代超越了歷朝歷代,乾隆則是將我國陶瓷詩創作推向歷史巔峰的人。雖然學術界對乾隆詩歌的藝術水平一直微詞不斷,但乾隆創作的陶瓷詩,在中國陶瓷文化史上卻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學術文獻。
那么,乾隆一生到底創作有多少首陶瓷詩?受資料來源、概念界定、統計方法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與影響,目前國內學術界有兩種代表性看法。民國時期,“洪憲瓷”督造者郭葆昌,應該是第一個輯錄乾隆陶瓷詩的人。他以“御制集”為依據,共輯錄有乾隆陶瓷詩192首。此即刊行于“共和己巳孟夏之月”即公元1929年的《清高宗御制詠瓷詩錄》。較新成果來自陳雨前的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