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集柏靈橋的傳說
2016/3/18 10:49:52
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柏靈橋碑記,原立于柏靈橋畔。
碑文如下:“柏靈橋者何指柏翁而言也柏靈翁者何我湯邑尊也后封為德應侯其父兄子侄世歷顯宦曉風氣識土性游覽斯地知此下有五色土焉可以陶因召是鄉人而授以配合之法時人因其法成夫器火助之發晶瑩色后有巧匠因而加厲利斯普焉邑西之人借以養生者不啻數萬家因為廟以祀之年久傾圮重修有再又復摧崩止留碑記鄉之父老恐殘碑斷碣后無識之者因指□碑之所云建之橋焉曰柏靈橋志開創之始也近來橋有將壞之勢會有儒童李永勝忽起善念謀之左右數村及住持宗顯鳩工督事補輯堅固令往來者北望碑記溯所由來”。
對柏靈翁的崇尚,凡有重要瓷窯之地皆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這樣一句話,“邑西之人借以養生者不啻數萬家”,足見當時盛況。鶴壁窯是創燒于唐而終于元,到了清代,已完全沒落,但當地一儒童忽起善念,竟有110人響應此事,捐銀者多達二兩,少者捐錢五十,把這事辦成了,可見陶瓷業在當地仍如“潤物細無聲”樣,潛移默化影響深遠。
相傳,古時鶴壁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湖”。自夏禹治水鑿開了太行峽谷,大水退入黃海之后,鶴壁地區就變成了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物產豐富的地方。人民生活雖然富裕,但是每年夏季,這里都要發生一場可怕的傳染病,死人甚多。所以,人們每年在夏收、秋種下地之后,都要扶老攜幼,帶上糧食到山里避災,等立秋后才敢回家。有一年,八仙之一的鐵拐李云游到鶴壁上空,發現有一年輕婦人,背上馱著一個大孩子,手里牽著一個小孩子,在艱難地涉水過河,突然間,上游河水咆哮而下,眼見母子三人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此時,只見那婦人甩開手里拉著的小孩,直向岸邊撲去。鐵拐李覺得奇怪,急用鐵拐將小孩挑上岸來并落下云頭,斥責婦人道:“你背大孩子,甩開小孩子,難道這小的不是你親生的孩子?”那婦人指著大孩子說:“這是我收養的孤兒,他父母去年都死于瘟疫。這小的雖是我親生,但我不能讓人家斷根呀!”仙人聽罷,感動地說:“好心人吶。”說完他從寶葫蘆里倒出一包藥遞給婦人道:“你將此藥服下,可保你一家不受瘟疫之害。”言罷就在空中劃了一道彩虹,彩虹在河岸兩邊架成了一座橋。婦人急忙回家,將藥分裝數份,除自己留一包外,其余分送給鄰里鄉親。后來,橋下面就生長出百種草藥,鄉親們帶回家煎湯喝下,百病盡除,人們就把這些草藥叫做“百靈草”,因為取之橋畔,故把該橋稱為“百靈橋”。后來人們為了感謝鐵拐李濟世救民,在河對岸修建一廟宇,稱之“百靈廟”。又有一傳說,說在橋旁生長一千年古柏,即稱“柏靈橋”。
據原立于橋東的《重修柏靈橋碑記》記載,自唐朝至元朝,鶴壁集古瓷窯盛燒不衰,溝河兩岸均為窯場,柏靈橋當為解決兩岸交通而興建。柏靈橋系石質結構單拱橋,目前,橋身大半部已被附近居民所傾垃圾覆蓋。在此,筆者呼吁有關部門,救救柏靈橋,讓這一歷史古跡重現。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