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青瓷 海瓷中的美麗傳說
2016/3/23 10:57:09
海撈瓷指古代“海上絲綢(陶瓷)之路”上海南兩沙海域觸礁沉船所遺留的各時期外銷陶瓷,它們經海南漁民打撈出水后流散于社會,成為民間陶瓷收藏研究的一個專題。為了與《文物法》限定的出水文物區分,民間收藏界將這部分陶瓷通稱為“海撈瓷”,簡稱“海瓷”。在海南,海瓷已成為民間收藏的一個重要專題。海撈瓷現已成為“海南三寶”之一,成為全社會共同保護研究的重要文化遺產。
海瓷系列之— 珠光青瓷
不論是在海南各地的博物館,還是私人藏家手中,海瓷都是一個熱點中的熱點,海瓷收藏成為海南收藏界的名片。在海南省博物館的歷史陳列展廳,精心擺放了多件西沙出水海瓷,這當中,怎么也不會繞過著名的珠光青瓷。
一件福建青瓷,西沙出水;一個日本傳說,聲名遠揚;一件件海撈瓷,勾畫出一部中國陶瓷的外銷史,描述出一部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貿易史……
在西沙海底的無數瓷片中,有常見的中國瑞獸,犄角牡丹,宮廷仕女,但還有一些風格迥異,或是圖案飽滿,或是花紋另類,顯然為國外加工訂貨產品,具備鮮明的外銷特征。
不論是在海南各地的博物館,還是私人藏家手中,海瓷都是一個熱點中的熱點,海瓷收藏成為海南收藏界的名片。
在海南省博物館的歷史陳列展廳,精心擺放了多件西沙出水海瓷,這當中,怎么也不會繞過著名的珠光青瓷。
一個美麗的日本傳說
500年前,日本有一位被譽為“茶湯之祖”的高僧,他酷愛中國文化,尤對中國茶文化情有獨鐘,在他的主持改造下,日本茶道得以發揚光大,他所偏好的再普通不過的中國茶碗,也一起榮光,可以說先有了“村田珠光”,再有了“珠光青瓷”。
村田珠光(1423-1502),一位日本僧人。他開辟了茶禪一味的“草庵茶風”,被日本人尊崇為日本茶道的開山祖。
珠光青瓷,與近鄰日本對中國陶瓷的推崇密不可分。
日本天保二年(1831年),博多地區商人米屋與七在其《傳來書》(一種專為記錄茶碗來歷的文字)中記載:延德元年(1489年),村田珠光去參拜太宰府天滿宮,途經博多附近的千代之松原,偶然撿到一些青瓷茶碗碎片,非常喜愛,于是他請博多鄉紳安排,雇人在撿到碎片的地方挖尋,結果挖到了許多刻篦紋的青瓷茶碗。
村田珠光將其中一個完整的獻給足利義政將軍,將軍高興之余,就用發現者村田珠光的名字命名這種茶碗為'珠光茶碗'。
這就是有關珠光青瓷的美麗傳說,一段傳奇軼事,再經日本茶道傳揚,世人皆知。
據說,當時的村田珠光還在剩余茶碗中選了一個送給米屋與七的先祖———一位鄉紳。后經米屋與七手中又被賣給宮澤主水,最終為東京都港區的根津美術館收藏。
個驕傲的中國制造
中國近代著名的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1892年-1969年)在其早年《閩南古代窯址調查小記》中寫道:“其完整器物在國內傳世很少,可以想見當年的制成品似乎都用于外銷。”這里所指就是中國制造的珠光青瓷。
那么,珠光青瓷產自中國何方?
福建省考古所所長栗建安研究員認為,日本鐮倉海岸等地出土的珠光青瓷應為福建省同安縣汀溪窯遺址燒造。
栗建安說,珠光青瓷是青瓷的一支,受浙江青瓷,尤其受龍泉青瓷影響最大,珠光青瓷以刻劃花間飾篦梳、篦點紋為主要特征,多呈青黃色,有盤、壺、碗、爐、冼、瓶、罐、杯、盅、硯、鳥食罐及動物塑件。
不過,就目前的考古發掘看,福建省很多宋元遺址中都見出土,全是民間日用器皿,沒有發現很精致的產品,可以說除外銷以外,亦供應本地市場,得到民眾的普遍歡迎。
栗建安說,其實珠光青瓷在當時只是一種低檔的大眾生活用品,大量外銷海外,以價低而贏得市場。
珠光青瓷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福建泉州港的興起,當時有許多名瓷從這里啟程運銷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