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窖藏出土遺珍
2015/1/22 16:52:34
1970年秋天,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陜西省公安廳收容遣送站,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正在施工中。何家村雖然名為“村”,實際上距離市中心很近,距離著名的西安城墻含光門僅僅一千米左右,而現存的明城墻含光門恰恰就位于唐皇城南墻偏西的唐含光門,而且元明兩代的筑城者利用了唐皇城的殘墻,恰好把唐含光門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10月5日,工程剛開始,施工隊正在進行土方挖掘,僅僅在距地面0.8米處,在基坑的一個角落里,挖出了一個高65厘米、腹徑60厘米的大陶甕,陶甕很粗糙,有封口,看不出有什么特別之處。工人好奇的打開了其中一個陶甕,發現其中盛滿了明閃閃的金銀財寶??脊抨犙杆仝s到封鎖了現場,并開始繼續發掘,10月11日在第一個陶甕出土地點的北側不遠處,又一個陶甕出土,不同的是這會不僅僅發現了陶甕,還發現了高30厘米、腹徑25厘米的密封大銀罐。
這保存完好的兩甕一罐被送至文保部門打開,共出土了各類器物一千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唐獸首瑪瑙杯1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等無價之寶,這就是著名的“何家村窖藏”。
這批文物中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的有3件,定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數十件。
獸首瑪瑙杯:海內孤品,中國政府禁止其出境。鴛鴦蓮瓣紋金碗: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何家村出土的金銀器的數量非常大,價值非常高。經實測何家村唐代窖藏金器總重達298兩(唐大兩,合今45克),銀器總重3700多兩(唐大兩),再外加十副玉帶,它們的總價值在唐代大約折合黃金900——1000兩,銅錢3830萬錢。
通過對這些金銀器的器型和花紋進行分析,最終確定這是一處唐代窖藏。
考古工作者經過鉆探并對照文獻,初步判斷現在何家村的位置是在唐代長安城興化坊中部偏西南處。
郭沫若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考證,這批文物“為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6月因安祿山之亂逃奔四川時邠王李守禮后人所窖藏”。他認為這批窖藏文物是邠王府中的財物,可能是在“安史之亂”時倉促埋下而后來未能挖出,所以才保留到現代。而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北京大學的學者考證,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唐代尚書租庸使劉震,窖藏埋藏年代應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的涇原兵變時,也因兵亂保存到現代。
何家村窖藏的制作工藝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何家村金銀器使我們對唐代的金屬冶煉、機械設計及加工、焊接、貴金屬制作等都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專家推測當時可能已經使用簡單車床對材料進行切削、拋光,窖藏文物的焊接、鉚、鍍、刻、鑿等的工藝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同時大量優質銀器的出現也表明當時冶銀技術的進步。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銀鋌、銀餅、銀板上面留有文字,這些文字涉及到年號、地區、賦役種類等,這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唐代的經濟制度。此外22枚銀餅中有4枚是庸調銀餅,為庸調銀實物的首次發現。
由于此前出土的唐代器物大多數是陵墓中的隨葬品,與現實使用的器物有一定的區別,而何家村這批稀世珍寶卻充滿了濃郁的唐代生活氣息,它把唐代貴族的生活狀態生動地展示在我們面前,透過這些精美絕倫的文物,讓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浪漫、開放、璀璨的大唐年代.....
鴛鴦蓮瓣紋金碗高5.5cm 口徑cm 足徑cm 1970年陜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內出土。金碗共出兩件。
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錘擊成型,紋飾平鏨,通身魚子紋地。外腹部鏨出兩層仰蓮瓣,每層十瓣。上層蓮瓣內分別鏨出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