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銀溝遺址陶瓷科學考古研究”成果學術研討會
2018/12/19 17:01:34
任何一種重大發現的背后有不經意的偶然,也有執著堅守的必然。什么是真相,有沒有真相?人類拼盡全力只能接近歷史真相,而非絕對真相。
富平銀溝遺址陶瓷歷時三年的科技考古研究,發現銀溝可能是一個集聚青瓷、白瓷、青白瓷、黑瓷等高質量瓷器的窯址群,其時代約唐中晚期到北宋中晚期。這項重大發現有望改寫《中國陶瓷史》,改變民眾對陶瓷歷史的認知,這些發現還需要大量發掘考證才能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12月16日,由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和陜西省文物勘探公司主辦的“富平銀溝遺址陶瓷科學考古”成果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隆重舉行,這次研討會大咖云集,考古界、陶瓷學界、材料學界、文物學界的專家都被“富平銀溝遺址考古成果”吸引而來,這是業界的一件大事。與會的專家對周少華教授帶隊的“富平銀溝遺址陶瓷科學考古”課題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項目介紹
會議現場
浙江大學社會和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褚超孚
上午研討會的新聞發布會由浙江大學社會和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褚超孚主持。浙大努力推廣文化創新,十分重視考古文物學科的發展,科學考古逐漸形成了浙大特色。這次浙大與陜西省文物勘探公司的合作研究“富平銀溝遺址”,顯示了其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科學的文物考古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可喜的。
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在致辭中表示,浙大這所悠久名校的歷史有深厚的學術研究根基以及眾多學術大家,培養出眾多科學家、研究學者等支撐了學術研究的半壁江山。浙大有著濃郁的研究氛圍和開放的研究環境。學校非常重視考古和博物館學的發展,也受到了陜西文物局在內的專家、單位的幫助。周少華老師一直是陶瓷界非常活躍的研究學者,包括在龍泉窯考古和材料研究方面,獲得了眾多研究成果并獲省科技進步獎。此次富平銀溝遺址歷時三年的研究,他的團隊對這個項目傾注熱情、時間和精力。與文物勘探公司合作以課題組的方式研究,這是跨學科多方位的合作,將傳統的考古手段和現代的科技考古相結合,用先進的科學考古理念,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新嘗試。三年中,課題組從考古學、材料學、工藝學等方面考察和解讀,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趙榮:陜西是文物大省,希望有高校更多的學科參與到研究中。陜西的陶瓷歷史也很豐富,如耀州窯。四年前我們在富平銀溝發現大量的遺址,希望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研究探索。浙大是非常好的選擇,當然也有不同領域的專家給予了解讀和幫助。此次“富平銀溝遺址”集中的研討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個全新的、客觀、科學的認識,感謝周少華老師及其團隊的付出和努力。
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致辭:四年以前陜西省文物局與浙江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我們今天在這里召開的“富平銀溝遺址陶瓷科學考古”學術研討會所取得成果是在戰略合作協議下的成果之一。一直以來,浙大對陜西文物保護事業發展給予了很大幫助,此次成果是浙大周少華教授與陜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的合作成果。在此,對周少華及團隊為陜西文物保護做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另外,在四年考古研究中,一直是陜西省文物勘探公司王德義先生全程的資助,項目的花費大概在四五百萬以上,我私下曾問他,“你不是做陶瓷研究的專家,也不是考古專家,你只是文物工作者之一,花費如此巨額的資金做這個項目,能得到什么好處?”,王德義先生的回答非常質樸:“我就是一份情懷想把事情做好。”希望專家對銀溝遺址不僅能從材料學、工藝學上給建議也能在考古學上給出建議,對銀溝遺址的保護和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富平縣人民政府副縣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