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十大考古發現
2019/11/8 16:21:19
從1990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舉行每個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這個活動對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和考古學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謂新發現,是指這項考古發現除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之外,還要在中國考古學科發展上具有新的內容信息和新的認識。
1993年十大考古發現
貴州盤縣大洞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城珠東鄉十里坪村
發掘單位:中科院、六盤水市和盤縣文化局、貴州師大、貴州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
盤縣大洞遺址是一個發育于厚層灰巖中的巨大的溶洞,洞口寬55米,高約40米,主洞1,600米。進洞即為一個大廳,長220米,平均寬約30米,洞因其大而得名“大洞”,是中國南方新發現的古人類遺址。發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化石標本,找到了此前清理和采集的文化遺址對應層位依據,獲得4顆古人類牙化石、2,000余件石器制品和近萬件動物化石,以及一批灰燼、灰屑、燒骨等古人類文明遺物,這是目前貴州已發現的最早的文物遺品。
大洞石制品顯示的修理臺面技術在中國南方舊石器工業中并不多見,可以和非洲、歐洲同期文化作比較研究;大洞遺址的文物遺品和原始生活面保存了棄置時的狀態,包含著豐富的潛在信息,大洞的第四紀堆積物豐厚保存完好,為建立華南第四紀洞穴堆積標準剖面提供了理想的條件。盤縣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和舊石器時期洞穴遺址,在世界舊石器中期遺址中實屬罕見。
江蘇高郵龍虬莊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江蘇省高郵市一溝鄉龍虬鎮
發掘單位:南京博物院
龍虬莊遺址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距今7000--5000年。發掘面積1335平方米,清理墓葬402座,出土陶器、骨角器、玉石器等各類文化遺物2000余件,其中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藝術品,最為珍貴的是在遺址地層中出土了大量的碳化稻米和古文字陶片,它對于研究稻作農業的起源和我國文字的產生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龍虬莊遺址所揭示的獨特文化風貌,被確認為填補江淮考古學文化區空白的龍虬文化,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特性穩定,發展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它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搖籃。
浙江余杭莫角山良渚遺址大型建筑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浙江省余杭市瓶窯鎮莫角山
發掘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莫角山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670米,南北寬450米,面積30余萬平方米,最高處1.2米,土層厚達10.2米。現可見人工堆筑的3個土墩,呈三足鼎立之勢。南為烏龜山,北名小莫角山,東謂大莫角山。從發掘的1400平方米中發現大片的夯筑基址和大型柱洞遺跡,考古學家推測這里可能是一個中心城址,是良渚文化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莫角山遺址的發現對研究良渚文化的聚落形態、社會性質,以及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山西大同晉侯邦父及夫人墓
時代:
發掘地點:
發掘單位:
內容暫缺!
湖南長沙國王后“漁陽”墓
時代:西漢
發掘地點:湖南省財經高等??茖W校
發掘單位:長沙市文物工作隊
“漁陽”墓占地20余畝,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由一座主墓和三座叢葬坑構成。主墓為帶墓道的巖坑豎穴槨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四部分組成,墓道長37米,現存墓口長15.98米,寬13.10米,封土堆至墓底深16米,封土堆厚約5米?,F存墓口至墓底深度達10米,距上口下2米,尚保留一層臺階,臺階寬1.3—1.4米。臺階以下墓壁四周至墓底逐漸內收,形成狀如斗形的墓坑室。墓壁光滑平整,經過人工拍打修治,并有用火灼烤的痕跡。墓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