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
2019/11/14 16:43:25
從1990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舉行每個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這個活動對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和考古學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謂新發現,是指這項考古發現除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之外,還要在中國考古學科發展上具有新的內容信息和新的認識。
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
重慶豐都煙墩堡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重慶市豐都縣
發掘單位:中國科學院三峽考古隊
煙墩堡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于長江三峽工程淹沒區的重慶市豐都縣,出土標本 1萬余件,其中石制品 1341件,以礫石為原料,主要采用錘擊法打制而成,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這在中國南方舊石器一直中尚屬首次發現。 該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在認識南北工業傳統間的關系方面具有橋梁作用,對中國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的舊石器文化發展的研究也提供了可供對比的研究資料,具有一定科學價值和科學意義。
河南孟津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煤窯鄉妯娌村
發掘單位:洛陽市文物工作隊、鄭州大學考古系、孟津縣文管會
妯娌遺址位于河南省孟津黃河岸邊,自仰韶晚期延續到龍山早期,居住區居北,墓葬區居南,窖穴區和制石工場居西。墓葬多有生土二層臺,發現有迄今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墓葬,出土文物豐富多樣,有黃河中游最大的石壁及三件形制相同、大小依序的陶鐃形器等。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的挖掘和研究對王灣二期文化石器的聚落形態及社會組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
四川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新津寶墩遺址(四川省成都新津縣龍馬鄉寶墩村)、溫江魚裊村遺址(四川成都溫江縣萬春鎮魚裊村、直隸村和報恩村)、郫縣古城遺址(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古城鄉古城村和梓路村)、都江堰芒城遺址(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鄉芒城村)、崇州雙河遺址(四川省崇州市上元鄉芒城村)、紫竹遺址(四川省崇州市燎原鄉紫竹村)
發掘單位: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指分布于成都市的新津寶墩遺址、溫江魚鳧村遺址、郫縣古城遺址、都江堰芒城、崇州雙河以及紫竹等 6 處古城,面積在 11 - 60 萬平方米不等。其中郫縣古城城址中部發現被若干中小環繞的面積達 550 平方米的大型房址, 其內筑有 5 個長方形卵石臺。古城群屬寶墩文化,是三星堆文明的前身,是迄今所知我國西南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該遺址群的發現對于研究成都平原當時的社會結構河宗教信仰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意義。
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
時代:周代
發掘地點: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地區薛莊鄉北滍村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管會
應國墓地主要是周代應國貴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應國滅亡后部分楚國貴族墓葬與兩漢時期的一些平民墓,地屬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地區薛莊鄉。應國墓地共發掘應國墓葬 42 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出土文物數千件,主要是青銅器和玉器。所出銅器銘文涉及大射禮、俯聘禮、帝王廟號、喪服制度,對古代禮儀制度與諸侯方國史研究有重要價值。排列有序的國君墓葬,為同時期墓葬斷代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山東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
時代:西漢
發掘地點:山東省長清縣雙乳山村
發掘單位:山東大學考古系、長清縣文管所
雙乳山漢墓東北 1.5公里處的福祿山頂部椰油兩座陵墓,封土高大,保存尚好,其形制、排列、規模等都和雙乳山漢墓相似,所以我們推測也是西漢濟北王陵,顯然,這里應該是稀罕濟北國的王陵區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