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2017年十大考古發現
2019/12/8 15:21:38

      2018年4月10日,為期兩天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入圍終評的26個項目進行了演示匯報,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選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10日下午,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發掘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項目負責人:于建軍
  作為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通天洞遺址完整保存著從舊石器時代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不但是舊石器考古的重要收獲,也是新疆北部史前考古文化序列構建的重大突破,阿爾泰山與塔爾巴哈臺山之間相對平坦的山谷從舊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就是重要的文化傳播與交流通道,這種特點在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的遺存中也有所表現,為阿勒泰地區史前考古打上了一以貫之的底色,對于研究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與歐亞大陸西部遠古文化的相關性等,以及探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群的遷徙擴散,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山東章丘焦家遺址
      發掘單位: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
      項目負責人:王芬
  濟南章丘區焦家遺址發現極為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有夯土墻、壕溝、215座墓葬、116座房址等,隨葬品常見玉鉞、玉鐲、陶高柄杯、白陶器和彩陶等,是目前發現的海岱地區年代最早的城址,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該遺址可能是魯北古濟水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處中心都邑性聚落,對探討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內涵、聚落結構、更大范圍的區域聯系以及文明化進程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發掘單位: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高陵區文體廣電旅游局
      項目負責人:楊利平
  楊官寨遺址共發現史前墓葬343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無任何疊壓打破關系,方向均為東西向,應經過嚴格的規劃。多數墓葬不出隨葬品,僅在少量墓葬中發現有尖底瓶、彩陶盆、彩陶壺、夾砂罐、陶缽、陶杯等日用陶器,還有陶環、石環、石串珠骨簪、骨環、蚌殼等裝飾品。根據隨葬陶器及碳十四測年數據,初步判斷該批墓葬的年代為廟底溝文化時期,是國內首次確認的廟底溝文化大型成人墓地。為楊官寨遺址聚落布局、廟底溝文化聚落形態、埋葬習俗、婚姻狀況、人群血緣關系、社會組織狀況等課題的研究積累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寧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
      發掘單位: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陽縣文物管理所
      項目負責人:馬強
  姚河源遺址分為晚商、西周、東周三個時期,以西周為主。遺址分居址區、作坊區和墓葬區。居址區內發現有水網、路網、壕溝、墻體、灰坑等。墓葬區位于遺址東北部,面積約5萬平方米,共鉆探出墓葬、馬坑、車馬坑、祭祀坑50余座。甲字形墓葬出土青銅車器有軛、衡末飾、軸、軎、轂、伏兔、泡飾等,另有玉璧、骨梳、蚌器、甲骨文等。另外,遺址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計7塊,其中有文字的2塊,總計發現文字約50余字。姚河源遺址應屬于某一西周封國的都邑遺址,證明西周王朝對西部疆域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分封諸侯,藩屏王室”模式,為了解西周國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與西北邊陲地區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樊溫泉
  該遺址考古,是歷史上對鄭韓故城城門進行的第一次科學發掘,全面揭露了春秋戰國時期城門的構造、16條春秋至明清時期道路的走向,印證了史書中對鄭國“渠門”的記載,起到證史、校史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