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aeology》是美國考古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志,已連續出版70余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志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后共有5項考古發現入選,蒙古境內的考古發現共計2項入選。這也是中國考古學者實施的國外考古項目首次入選。近日,該雜志評選出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以下為入選項目的詳細介紹: 1、埃及塞加拉地區第五王朝時期貴族墓葬 2019年3月,捷克埃及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在開羅以南的塞加拉(Saqqara)地區調查埃及第五王朝法老杰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 Isesi)(約2381–2353年)的墓群時,發現了一座帶有彩繪浮雕壁畫的古埃及高級官員墓葬。墓葬呈 L 形。穿過墓道后,先進入前室,然后是是一個更大的主墓室,墓葬四壁上飾有彩繪浮雕壁畫,其中有一塊彩繪浮雕描繪的是墓主坐在一張宴飲的圖像,墓主人坐在一張高高的桌子前,桌上擺放了各種了食物、飲料和其他祭品,意在維持他來世的生活。在4300年后的今天,這些彩繪仍然鮮艷如初。埃及考古學家穆罕默德·梅加赫德(Mohamed Megahed)釋讀了在墓室墻壁上發現的象形文字,墓葬的主人名叫胡維(Khuwy),他的官職包括:“國王秘書”、"皇室助手"和"大宅租戶的監督"。在古埃及的墓葬中,描繪墓主人場景壁畫非常罕見。該處墓葬靠近杰德卡雷·伊塞西法老的金字塔,而且墓葬北壁彩繪浮雕額內容模仿了第五王朝時期法老的金字塔,另外墓葬彩繪浮雕制作水平極高,這些都表明胡維同杰德卡雷·伊塞西法老的親密關系。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墓中發現了胡維的木乃伊,以及用來存放木乃伊內臟的卡諾匹斯罐(Canopic jars)。
2、墨西哥瑪雅古城奇琴伊察地下洞穴祭祀遺址
2019年3月4日,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在墨西哥城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了這一考古發現,并將其命名為“美洲虎之神”(Cave of the Jaguar God)。它位于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最重要的祭祀中心庫庫爾坎神廟(Kukulkan是瑪雅神話中羽蛇神的名字)以東不到3公里處,一個名叫巴拉姆庫(Balamku)的地下洞穴深處。 位于墨西哥的世界文化遺產奇琴伊察城建于公元435年,是古瑪雅城市遺址。古城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公里,有建筑物數百座,同樣是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更是瑪雅人和托爾特克人的文明在尤卡坦的歷史見證。
1966年,考古學家在探索瑪雅城市奇琴伊察中心附近的一個洞穴時,意外地發現了幾個擺放有祭祀用品的房間,此后再沒有做過考古調查工作。近年,由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吉爾莫·德·安達(Guillermo de Anda)和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詹姆斯·布雷迪(James Brady)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對地下河流的調查中重新調查了這個的洞穴。在進入洞穴后,他們發現至少有七個祭祀點,總共存放著大約170件陶瓷制品,包括裝飾著雨神特拉洛克(Tlaloc)畫像的香爐。此次地下祭祀遺址的發現表明了地下世界對古瑪雅的重要性,這是考古學家至今尚未充分認識到的。在瑪雅文化里,“水”是一個與宗教祭祀緊密相連的字眼,奇琴伊察城邦遺址包括庫庫爾坎神廟中心存留的天然井,連同隱藏在尤卡坦半島各處的石灰巖溶洞和地下水系,都被視為去往地下世界的入口,在這些地方出現大量古代文明遺物并不奇怪。調查還發現這個洞穴在古代曾遭到有意破壞,很可能是在公元1200年左右襲擊奇琴伊察、導致其坍塌的同一群人所為。對這個洞穴的進一步研究可能為此次歷史事件提供一個更準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