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文物——頂尊跪坐人像
2021/9/25 12:22:19
11.頂尊跪坐人像,K2③:48,頭頂一件青銅尊,上身赤裸,腰下系一件短裙,雙膝跪在一座“神山”座子上。座子直徑10、通高15.6厘米。
(來源:《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記錄·青銅器》, 天地出版社2009年出版 編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研究院)
擴展1:
上圖出土于2號祭祀坑
2021年,三星堆博物館展示一件新出土于3號祭祀坑的南部的銅頂尊跪坐人像,通高115厘米。
頂尊跪坐人像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一件55厘米青銅大口尊,銅尊口沿內(nèi)側有短柱,肩部焊有精美的龍形裝飾;下部則為一呈跪姿、雙手持物于身前的高60厘米銅人。
擴展2: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底座直徑10、座高5.3、通高15.6厘米
此器由山形座和跪坐頂尊人像兩部分組成,山形座座腰上鑄飾扉棱,座上有婉曲樸雅的鏤空花紋。人像上身裸露,乳頭突出,下身著裙,腰間系帶,帶兩端結紐于胸前,紐中插物。人像頭頂一帶蓋銅尊,雙手上舉捧護圈足尊腹部。表現(xiàn)的應是古蜀國巫師在神山頂上跪坐頂尊以獻祭神天的情景。因其胸部乳頭顯露突出,因此有觀點認為該人像刻畫的是古蜀國的女性巫師或女神。
人像雖小,卻是極難求的珍品。第一,它是很完整的全身像;第二,尊罍是古代重要的禮器,但人們對于其具體使用方式卻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頂尊跪坐人像則為我們展示了“尊”這種器物在古代祭祀時的具體使用方式之一。從人像的造型上看,古蜀國工匠具有很高的造型能力,整個人像結構完美、比例勻稱、美觀耐看,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本文資料由三星堆博物館提供)原載于《藝術品鑒》 2016年第8期)
擴展3:
三星堆遺址銅頂尊跪坐人像觀瞻小記(王仁湘)
一 青銅頂尊跪坐人像的發(fā)現(xiàn)
三星堆新見6座祭祀坑的發(fā)掘,近來已經(jīng)進入收獲碩果的時候。在最近的三星堆考古發(fā)現(xiàn)全球推介會上,青銅頂尊跪坐人像被選為首件重器隆重發(fā)布。這件器物出土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上海大學文學院聯(lián)合發(fā)掘的3號坑中,這也是現(xiàn)在所知埋藏器物最為豐富的一座坑。三星堆3號坑的坑容較大,埋藏品數(shù)量較多,主要是長短不一的象牙和各式各樣的青銅器。青銅頂尊跪坐人像(K3QW∶26)出土于坑內(nèi)南部,發(fā)掘中剛一露頭就引起關注。清理疊壓的象牙后,它的全貌才基本呈現(xiàn)出來。這一件銅頂尊跪坐人像,器形體量高大,通高約1.15米,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一件高約0.55米的大口尊,下部為一尊跪坐人像,人像高約0.6米(封二)。
二 關于銅人像
銅人像是這件器物的主體,粗眉,大眼,鼻梁高聳,鼻翼寬大,闊嘴,方頜,大耳,頸部修長,軀干挺直,雙臂平舉于身前,雙手合握,原應持物,所持物尚未發(fā)現(xiàn),雙腿呈跪姿。這樣的銅人面像,其實是三星堆人鑄造的標準像,大眼大鼻大嘴大耳,夸張的五官與其它人像沒有明顯的不同之處。
但銅人像的手勢卻是非常特別,雙手合圍,右手在里,左手在外,作拱手環(huán)握狀,似握物又不能肯定握何物。也許是一種空拳環(huán)握姿勢,表示的是一種特別的敬意。
更重要的是銅人像的跪姿,這比起手勢更顯出敬重的意義。人像雙腿分開,雙膝跪立,以這樣的姿勢出現(xiàn),恭敬與肅穆的心境立時表露出來。左腿已經(jīng)遠離原位,右腿也與身軀裂開有縫隙。人際尊卑之間,卑者跪尊者,在古時是規(guī)范儀禮,這種儀禮規(guī)范最早可能就出現(xiàn)在人神之間人的禮敬方式。以往三星堆出土多件跪坐銅人像,表明跪姿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禮敬方式,或者說是一種標準的禮敬方式(圖一)。
銅人像頭部戴冠,方方正正,是一種不多見的平頂冠。這個平頂,很容易讓人誤解,甚至會覺得與銅人之冠無關。冠面上有眼形類紋飾(圖二),我過去稱之為天目冠,只是這個是平頂冠,有明顯不同。
銅人有衣有裳,上身是長袖對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