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驚現中國最早白瓷
2011/7/28 20:34:35
曹操墓出土的青瓷罐
范粹墓出土的白瓷
引子
1949年前,殷墟15次考古發掘,共發掘隋唐墓175座,出土不少隋唐瓷器。
在殷墟的陰影下,相州窯比鴻毛都輕。
這批瓷器,至今無人研究,無人整理,至少無人公開發表考古報告。
1949年后,安陽至少發掘北朝、隋唐墓175座以上,同樣出土了不少瓷器。
最初,人們追問:這些精美的瓷器到底是哪個窯口的產品?如果產自安陽,窯址究竟又在何方?
在安陽橋畔,考古工作者在1974年、2006年、2008年,也曾就同一個瓷窯遺址前后進行過3次搶救性發掘。
掌握了一點兒資料,初步判斷該瓷窯遺址是相州窯遺址;安陽附近北朝、隋、唐古墓所出瓷器,大都應該是相州窯的產品。
但是,相州窯依然比鴻毛還輕。
先是被壓在安陽電池廠下。
安陽電池廠倒閉,土地出讓,房地產商開發樓盤,相州窯又被壓在鋼筋水泥澆筑的超高層建筑下。
都曉得安陽電池廠下埋著相州窯。
但是,相州窯不是國保、不是省保、不是市保甚至不是區保(縣保)。
房地產商把地面都硬化了,把大坑都挖了。
挖出不少瓷片,乃至比較完整的瓷器。
甚至工地旁的街區,都在叫賣“新鮮出爐的相州窯”。
不知道到底挖出了多少,不曉得多少流進了民間收藏者的手里。時至今日,至少在安陽的古玩市場、至少在某些收藏家的手里,還是非常容易見到甚至買到的。
當全安陽城幾乎都曉得扒出來了一個相州窯時,考古工作者終于進場,啟動搶救性發掘。
在利益的驅動下,相州窯比鴻毛都輕。
在一座古代瓷窯上,建起一座座超高層建筑,相州窯只能如鴻毛一般,飄然升天。
相州窯,生得比泰山都重,死得比鴻毛都輕……
曾經,紀年確切的最早白瓷在范粹墓
范粹,史書無傳。
相州窯一如范粹,亦不見文獻記載。
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國陶瓷史上有明確紀年的、時代最早的白瓷。
墓志云:范粹“以武平六年四月廿日薨于鄴都之天宮坊。春秋廿有七。以五月一日遷厝于豹祠(西門豹祠)之西南十有五里”。
由此可以斷定:中國白瓷之誕生,至遲在北齊武平六年(575年)之前。
以“薨”陳述一位27歲(按現在的說法,也許還不滿26歲)青年的辭世,以致《墓志銘》控訴“昊天不吊(蒼天不憐憫保佑)”,“殲我良人,如何不淑”云云,這位史書無傳的青年在北齊一朝的非同凡響,就此已可窺一斑。
《墓志》說范粹“資靈川岳,稟氣辰昂。方逞龍骨,已振鳳毛。爰自千里,超擬三事。將許比德鐘繇,倫功鄧禹,共羊祜以連鑣,與衛清(衛青)而并鶩”,也許并非虛妄之辭;對照《墓銘》再說“承□建國,在社笙茅。雄圖謇謇,德音昭昭。公侯載誕,神儀允穆。節比貞松,才侔勁竹”,青年范粹已然成為北齊末年的精神領袖。
而《墓銘》“埏門(墓門)忽掩,何日言歸”戛然作結,也確乎反映了一個時代對英雄的聲聲呼喚。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范粹在北齊、北周“大決戰”前夜,不幸辭世。
兩年之后,北齊滅亡。
再過4年,楊堅代周自立,隋朝建立。
倘若“方逞龍骨,已振鳳毛”的范粹有幸與楊堅相逢,至少范粹不至于落得個史書無傳吧。
范粹,北齊“邊城郡邊城縣(今河南光山縣)人”,“齊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新除東雍州辭世太傅卿”,以27歲的年齡,位列三公,已然走上北齊政權的中心……
上天,把天下留給了楊堅,將白瓷留給了范粹,“厝于豹祠”。
一個&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