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丨長沙窯出土“櫬子”盤的用途
2021/9/19 17:35:41
唐朝時期,由于生產力的進步,推動了瓷器和瓷器貿易的發展,同時讓瓷器的技藝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另外,由于瓷窯的燒造技巧不同,亦形成了風格迥異,獨具匠心的各種瓷器,比如長沙窯就是民窯瓷器的典型代表,而長沙窯出土的一個“櫬子盤”,上面的字跡,就讓人費解不已,究竟它是一件怎樣的瓷器,又有什么作用呢?
1956年前后,考古專家們在湖南長沙陶源村一帶,發現了一處瓷窯遺址,后經過鑒定為唐代的石渚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長沙窯。據史料記載,長沙窯最早起源于漢朝,并在唐朝得到飛速發展,尤其是唐朝中期,長沙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并稱為“三大出口窯”。
長沙窯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我國的瓷器歷史,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并且在此后對長沙窯發掘和清理過程中,還出土了數萬件各種種類的唐代瓷器,如瓷碗瓷碟、瓷壺瓷盆等等。
專家們經過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發現長沙窯的瓷器主要都是青瓷,在形式上雖無太多亮點,但最大的特點就是很“文雅”,因為長沙窯將瓷器和書畫藝術融為一體,這在整個世界的陶瓷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專家在出土的瓷器中,偶然發現了一件“櫬子盤”,盤子上的文字,卻讓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櫬子盤不大,直徑只有15厘米,初看上去并無特殊之處,但是盤子內的“櫬子”二字卻不太好解釋,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有點不合時宜。在《說文解字》中,“櫬”是棺的意思,更多指代空棺。
我們要想搞明白“櫬子盤”的秘密,還得回過頭來,從長沙窯遺址出土的瓷器“特點”上說起。
在長沙窯遺址出土的瓷器上,99%都有帶有文字或者是繪畫,而文字的內容也有很多不同的題材,有的是詩句,有的是名言,有的是誡語,既有對四季美景的贊美,也有對人生哲學的思考描寫。
比如,在一件褐綠彩摩竭云紋瓷壺上,就寫了“此是飲瓶,不得別用”。類似的瓷器還有很多,比如“陳家美春酒”,“老導家茶社瓶”和“大荼合”等等,都直接點出了該瓷器的作用,裝酒的酒壺,喝茶的茶瓶,裝茶葉的瓷盒等。
專家們經過多次討論,推測“櫬”可以讀(die)可能是“碟”。因為該瓷器本就是一件盤子,或叫做碟子,所以在內部寫上“碟子”二字以說明其作用也是合情合理的,但當時工匠卻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碟”字里面有個“世”字,而“世”又與皇帝李世民有避諱,故此,工匠就寫了個“櫬”字來代表碟子。
除此之外,學界的一些學者還有另一種推斷,即當時的工匠少寫了一個“鼠字”,因為“鼠櫬子”就是“女貞子”,一種治療頭暈,目花和耳鳴的中藥。之所以少寫了一個“鼠”,也許是因為空間小寫不下了,或者是在當時,人們就將就鼠櫬子稱之為櫬子,因此也就沒必要再多寫個“鼠”字。
對于寫“櫬子”的原因,如果是當作中藥來說,則說明這件盤子是用來盛放中藥材的,為了避免與不同的中藥材混放影響療效,就需要將其分開放置,同時也有利于大夫的抓藥。正如我們去中藥店的時候,通常都可以看到大夫在藥箱上貼滿了各種中藥材名稱的標簽。
從這些帶有文字的瓷器上,足以可見唐代工匠獨到的創新思想,用文字增加瓷器美觀的同時,還提高了它的實用性。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