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吉州窯興廢時間的探索
2012/8/25 3:17:54
吉州窯是唐宋時代的名窯之一。遺址在今江西吉安縣永和鎮西側。由于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稱吉州,永和屬吉州所轄,因地得名,故稱吉州窯;又自東漢至宋,在永和曾置東昌縣,所以吉州窯又稱東昌窯,永和窯。
永和鎮是一座風景幽美的古市鎮,地處吉安市南五公里的贛江中游江畔,青原山位于其東,神岡山巍然其西,廬岡屏蔽其南,鳳凰山翼于其北,贛江橫流,與禾川匯合而東,地不甚廣,而山川秀麗。水陸交通方便,陸路,是古代江浙與閩廣來往必經之地;水路,往北順贛江而下,經南昌出鄱陽湖入長江,可通往全國各地,向南溯江而上,出贛州可達閩廣。更有那雞岡龍度的膩土,山區的松林,有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的瓷土和燃料資源。所有這些,構成了吉州窯發展的重要因素。
吉州窯是民辦窯,產品也屬民用器皿,品種多樣,造型樸素,釉色絢麗,藝術精美,深受群眾歡迎。在吉州窯瓷業興旺時期,這時窯火終年相望,聚而居者千家,層樓錦鋪處處皆是,游人客商絡繹不絕。傳說古時各地為了采購吉州窯瓷器,在永和設有許多會館,如有濟南會館、應天會館、浙江會館、福建會館、廣東會館等等。近年在國內許多省份,在絲稠之路,在南海之濱,均發現有吉州窯瓷器;在英國、日本、南朝鮮和東南亞各國都有吉州窯瓷器。它的產品不僅行銷國內外,而且在國風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故永和有天下三鎮之一稱。
吉州窯創于唐代后期,興于五代,極盛于南宋,衰于元末明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千年以后的今天,在永和鎮西側,仍能看到有二十三座大小不一的窯嶺,連綿不斷,蜿蜒起伏,座落在樹林田舍之間,各色古瓷殘片,俯拾即是,鎮內街道路面,全用匣缽和瓷磚鋪的,有些房舍庭院,也用匣缽和瓷磚砌成,留存著濃厚的古瓷都氣息。
吉州窯在我國瓷業史和民間工藝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過積極的影響,但古文獻中很少記載。近年來已引起國內外行家們的關注,寫有論文和專著,但有些問題提法不一,現就有關吉州窯的興廢時間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吉州窯創業于何時?對此問題,目前大致有三種看法:一是認為宋時開窯。《廬陵縣志》說:"吉州宋時有五窯。宋時江西窯器出廬陵之永和市。"《青原山志》永和條說:東昌窯是"宋時開窯,取雞岡龍度膩土作器"。以此為據,長期來許多人認為吉州窯是宋時開窯,如《陶說》、《中國陶瓷史》、《吉州窯遺址概況》以及有些《中國古代史》等均持這一看法。二是認為五代時創業。在《東昌志》中,鐘彥樣的《東昌圖境記》一文寫道"永和名東昌,上自漢唐,事跡無傳,至五代時,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圩市,祠廟寺觀始創。周顯德初(954-955年),謂之高唐鄉臨江里磁窯團,有團軍將主之。及宋浸盛,景德中(1004-1007年)為鎮市,置監鎮司掌磁窯煙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時海宇清寧,附而居者數千家,民物繁庶,舟車輻輳。……"這段話把吉州窯的建窯,發展和興盛時期劃分得十分清楚,因此有人以此為據,認為吉州窯是五代時創業。近幾年來的文章,均持這一看法。三是認為唐末五代時或更早些時間建窯。蔣玄佁先生在《吉州窯》一書中就介紹了這種意見,他說有人論證吉州窯是中國唐代以來重要窯之一。日本小山富士夫先生也認為是唐代建窯,但都是根據收藏的實物,通過分析推論出來的。我認為收吉州窯應是唐代后期建窯,有如下幾點理由:
蔣玄佁先生在吉州窯的興廢中談到,在吉州窯遺址地面上曾發現早期的青瓷片。這種青瓷的燒造方法是襯塊燒法,而在紹興出土的三國紀年瓷器和唐紹興余姚窯(即越窯)的"大中八載"(854年)殘器均用這種原始燒法,這種燒造方法一般在九至十世紀時就已廢棄。吉州窯的早期青瓷,其胎質都屬火炻質黑胎,這一特點和余姚窯極為接近。一九八零年冬,在發掘吉州窯二號遺址及對其他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