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汝窯瓷中稱魁
2013/1/14 21:07:57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知道中國陶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宋瓷,知道宋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汝窯,千百年來汝窯為魁,不僅是個定論,而且將它推至神話。國內外的拍賣市場風云際會,汝窯的出現廖若晨星,迄今為止僅有5件汝窯瓷器經由拍賣售出,最近一次是1992年紐約佳士得[微博]拍賣的一件汝窯小盤,8厘米大小,當時以154萬美元成交,創下了中國陶瓷拍賣的世界紀錄。
這件可愛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深居日本30余年。說它可愛,是其大小僅一掌有余,形擬葵花,胎薄釉厚,天青色中泛著淡淡的灰色,恰到好處的溫潤內斂,相視之下讓人心靜平和。
南宋人周煇在《清波雜志》中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南宋距離北宋時間很近,連南宋人都發出“近尤難得”的感嘆,覺得汝窯珍罕,今天距離南宋已近千年,就更為難得了。現今全世界遺存的汝窯瓷器,有序可循的共79件,幾乎都為博物館典藏,僅有6件屬于私人收藏。窯址出土物,幾乎都為廢棄的殘件破片。
今年開春,香港蘇富比[微博]發布公開新聞,將在春拍中拍賣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距離上一次汝窯瓷器出現于市場,整20年。汝窯因其稀少,所以每件都有清晰的來源出處,這在龐大的中國陶瓷大軍中,實屬特例,身份的顯貴可見一斑。
這件可愛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深居日本30余年,不問世事。說它可愛,是其大小在我手中僅一掌有余,形擬葵花,胎薄釉厚,天青色中泛著淡淡的灰色,恰到好處的溫潤內斂,相視之下讓人心靜平和。
上世紀初,英國出現了一批愛好中國藝術的收藏家,他們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學者的部分角色。Alfred Clark(阿爾弗雷德·克拉克)伉儷,便是其中代表。他們居住在英國伯克郡Fulmer,上世紀20至40年代搜集了不少中國藝術珍品。克拉克先生是英國東方陶瓷學會的成員,1935~1936年,東方陶瓷協會在倫敦舉辦展覽,他積極協助籌備,并慷慨借展約60件珍藏。阿爾弗雷德·克拉克夫婦的收藏直至克拉克先生1950年逝世才停止,瑞士“玫茵堂”的不少藏品都為阿爾弗雷德·克拉克夫婦的舊藏。戴維德爵士夫人在1992年的一個訪問中,當被問及其夫生前最仰慕的收藏時,她這樣答道:“我想是克拉克……我認為這是最佳的收藏之一。規模小,由兩個品位高致的人搜集……他們在樓上小房間里,倚墻擺設展柜以保存他們的宋代藏品……”
蘇富比將要拍賣的這件汝窯葵花洗與大英博物館所藏汝窯洗原為一對,同屬克拉克夫婦的收藏,1936年兩人將其中一件捐贈給大英博物館,另一件出現在1937年的法國展覽上。由此不難推測,這對汝窯小洗應在1936年前便成為克拉克家的收藏。1950年克拉克先生辭世后,其夫人一直珍藏著另一件汝窯小洗,直至1976年去世前數年才將其出售。極有可能她是賣給了倫敦本地的古董商,再轉賣至日本繭山龍泉堂。
“繭山龍泉堂”是日本戰前知名的古董店,一度與山中商會齊名。它的創始人繭山松太郎就是憑著一件宋代青瓷鬲式爐,奠定了日后成為日本經營中國龍泉青瓷古董大商家的地位,他也因此在日本開起了他的古董店。為了紀念在中國因淘到龍泉青瓷而發跡的歷史,他將自己的古董店以“龍泉”命名。繭山龍泉堂在得到這件汝窯葵花洗后,出售給現今的這位收藏家,并以雙重梧桐木盒包裝珍藏。
長久以來,西方對汝窯茫無所知。1915年,霍布森(R.L.Hobson)在其巨著《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中指出:“中國學者一致認為汝器韶雅,冠絕宋瓷,歐洲雖乏確知為汝窯之器,卻絕不能因此忽視它。”至1935~1936年,倫敦英國皇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