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如碧玉的青釉瓷器
2013/11/21 21:45:44
青釉是我國使用最早,延用時間最久,分布最廣的一個釉種,它的發明是與我國瓷土礦大都含有一定量的鐵礦的現象相一致的。青色也符合我國人民的傳統審美情趣,青色與碧玉相若,被認為穩重而高雅。
商代中期青釉以青綠色為主,后期多為青色和豆綠色。春秋戰國時期原始青瓷的釉為青綠。青綠和灰綠色,秦漢時期釉層增厚。三國時期青釉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色澤清澈。青釉在宋、金之際達到了歷史高峰,如龍泉窯的粉青、梅子青,耀州窯的月白青。明清時青釉雖不是主流,但也燒造精美,如明永樂朝的翠青、冬青,清雍正的粉青、豆青等。青釉燒制技術達到穩定成熟,釉面肥潤,色調均凈。
宋韻青瓷龍泉窯
提到青瓷,不得不提到龍泉窯,龍泉窯創燒于晚唐五代,南宋時期形成獨特風格,清康熙時停燒。宋朝龍泉窯青瓷的釉色呈淺青色,薄而光亮,有越窯的風格。南宋中期后,創燒出粉青和梅子青兩種純凈的青釉,青瓷釉層厚,溫潤柔和,釉面肅穆幽雅,給人一種幽靜之美,這兩色青瓷可以說代表了中國青瓷工藝的最高成就。其收藏價值以瓶類立器為最高,如果瓶類有堆貼龍虎紋工藝的,那么價值就更高。
盡管龍泉窯青瓷堪稱中國單色釉瓷器的頂尖代表之一,也曾有天價拍品成交,但其整體價格偏低,2013年倫敦蘇富比春拍上有一件宋代龍泉青釉貼魚紋盤僅以2.21萬英鎊成交。2012年保利香港首拍上,宋代龍泉窯青釉鬲式爐以63.25萬港元成交。目前為止出現在拍場上最貴的宋代龍泉窯青瓷還沒有過千萬,在2007年上拍于中拍國際的一件南宋龍泉窯粉青釉簋式爐以880萬元成交,釉色是最純正的粉青,造型是龍泉青瓷中最高檔的仿商周青銅器的器形,這兩點就足已證明這件東西絕對是當年跟南宋官窯并行進宮的御用器。
作為宋瓷精品的龍泉窯,它的市場尚屬于起步階段。老窯的瓷器主要是出土的,很多不能上拍。在已經拍出的宋代龍泉青瓷中,總體來說其市場行情是上升的,建議藏家和投資者可把目光轉向高古宋瓷,而宋瓷中的潛力股,首選龍泉青瓷。
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一件明14、15世紀龍泉青釉帶蓋梅瓶以1383萬港元的價格成交,是繼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龍泉青釉暗靈芝紋五岳真形圖三孔扁瓶之后,誕生的第二件價過千萬的龍泉窯拍品,也是明龍泉窯拍品突破千萬大關的代表之作。自明初龍泉官窯被發現以來,明龍泉窯拍場便捷報頻傳,這一處于價值洼地的瓷器品種,逐步得到收藏界的認可。
單色釉瓷以青釉價最高
古瓷色重青釉。早在2005年,一件清乾隆時期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青花六方套瓶以4492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創下單色釉瓷拍賣紀錄。4年后,另一件清乾隆時期粉青釉浮雕芭蕉葉紋鏤空“纏枝牡丹圖”長頸膽套瓶以4770萬港元成交,再次刷新紀錄。
2013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中,一件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雙魚百壽圖如意耳瓶以8860萬港元成交,創下單色釉瓷的拍賣成交記錄。一直以來,單色釉瓷的價格以青釉瓷最高。所謂青釉,顏色并不是純粹的青,以氧化鐵為主要呈色劑,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綠、翠青等,但多少總能泛出一點青綠色。其中,乾隆一朝的粉青釉瓷在拍場上清氣撩人。這種粉青釉以鐵的氧化物為主要呈色劑,含鐵量0.8%至1.05%,釉厚1至2.5毫米,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達到類玉的效果,為青釉中最佳色調之一。
乾隆帝鐘愛粉青釉
如冰類玉的粉青釉,顯然得到乾隆皇帝的鐘愛,他還要標新立異,正因如此促使瓷藝窮工極變。即使物材釉色未變,卻能巧以重新組合,技法更加精湛,創制出當朝風尚。而2009年成交的粉青鏤空套瓶,就是在乾隆年間督陶官唐英的監督下的革新作品。此夾層玲瓏瓶巧妙利用內瓶加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